朋友家有两个孩子,一个16岁的女儿,1个9岁的男孩,这两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完全可以照顾自己了,到了能够分担家务劳动,女儿应该可以独自生活了。
朋友这样描述的,妈妈每天很辛苦,要给两个孩子做饭,洗碗做卫生,还要给小宝收拾书包,整理衣服,床铺。
16岁的大女儿妈妈还需要每天送去上学,做好饭了要盛饭到餐桌,吃完了妈妈自己一个人收拾碗筷,孩子们根本不帮忙。
弟弟写作业,洗澡,玩,什么都是妈妈要一一安排。两个孩子把妈妈累的够呛。每天抱怨孩子们为什么不自己做,但是妈妈一边说一边还是自己把事情做完了,仿佛自己是超人。但是妈妈毕竟不是超人,辛苦忙碌下, 自己很多情绪,对孩子各种老道,顺便还要抱怨老公不帮忙。
曾经和一个保姆阿姨聊天,说她曾服务的一个家庭,9岁的孩子不知道提子里有核 ,有一次她在剥提子的时候忘记出掉核,孩子跳起来说为什么这个提子里有硬东西。买的什么提子。她说她每天都在家里花很长时间给那个9岁的孩子剥好提子,去掉核 。不知道为什么家长要这样做 。
纵观中国的家庭,很多孩子从小被呵护着长大,尤其是隔代教养当中,宠溺,代劳,娇惯的情况普遍存在,在家里孩子的饭是单独做的,孩子的水果是单独买的,孩子的一切日用都是最好的,渴了水马上送过来,饿了水果零食马上到嘴边,一家人都在服务小皇帝小公主,还稍不顺心就要发脾气,闹情绪。
中国俗话说:“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
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首先走出爱的误区。
经常被过度溺爱的孩子,觉得大人所做的一切, 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懂得为人着想, 也不知道大人的艰辛和付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自私自利、骄横乖张,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甚至不懂得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
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形式,看看你中了吗?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过分关注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
自我为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
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习惯,东西坏了就再买新的,食物浪费了还有。
4、生活懒散
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作息习惯差孩子的自律能力很差
5、威逼利诱
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习惯了条件交换,当有一天无法满足时就会大发脾气。没有界限和责任心。对父母没有感恩之心
6、包办代替
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七八岁的孩子还没有任何独立生活的意识。
7、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家长的过分紧张让孩子什么都不能碰,不能摸,没有体验和尝试,养成了畏首畏尾,胆小怕事的习惯
8、剥夺独立
家长事无巨细,什么都帮孩子想好,什么都帮忙做好,孩子就像个木偶一样,还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慢慢就失去了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的能力,稍不顺心还会大发脾气,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
9、害怕哭闹
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家长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
10、当面袒护
自己孩子都是对的,哪怕做错了也有各种借口袒护,孩子无是非观念,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有位网友分享了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
9至24个月,自己扔尿布;
2至3岁,扔垃圾,整理玩具;
3至4岁,自己刷牙,浇花,喂宠物;
4至5岁,铺床,摆餐具;
5至6岁,擦桌子,收拾房间;
6至7岁,洗碗盘,独立打扫房间;
7至12岁,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
13岁以上,换灯泡,擦玻璃,清理冰箱、炉台和烤箱,做饭,修理草坪……
中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慢慢的丧失了这些能力 ,家长担心这个那个会伤到孩子,会影响孩子学习等等,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记得电视节目里有个孩子:“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如果想让孩子独立自主,就要放开控制孩子的手,放下父母焦虑的心,给孩子留出一片天,让他们能够有机会照顾好自己,为自己负责。
以精英家庭教育著称的犹太人是怎么做的?
犹太少年由两个大人带着做游戏或者赛跑。犹太少年会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聚会,以从小培养吃苦精神和团结意识。在他们的意识里,想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家人,要奋斗就必须吃苦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