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和老师探讨庄子的《逍遥游》,其中有一句话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小智比不过大智,寿命短的不能匹及寿命长的。最近看了《皮囊》作者回忆了年少时候几个好友的故事让我又想起这段话。其实,真的不如吗?
《皮囊》前半部分写亲人,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不找漏洞总算也能看,然而从张美丽开始,很多点让我想停止。出于强迫症,我还是看完了。
作者是小镇同辈唯一一个考上大学,走到了大城市的人,他当记者,当作者,所以他有能力去书写他认为的故事的结局。深入其中,而不是抽身其外的写了几个小人物的“悲惨”故事。
阿小和阿小,文展,厚朴,这些朋友,成了他笔下的“冤魂”。
小镇的阿小,抱着想去大城市的梦想当了渔夫还被电动车磕坏了头。瞧,我让你离香港的阿小远一些的,你不听结果把自己搞成这样;香港的阿小去了香港,却家破人亡,坐公交跑去见住在高级酒店的作者诉苦。呵,你看,当初想让我给你当小弟,看你自己现在混这样;天才文展如愿去了城市,却发现人人都开始嘲笑他的兔唇,只好回到镇上做一个月1000块薪水的小镇广播员,还在作者去看他时候不识好歹问为什么是你,为什么不是我。看看,天才也不过如此;厚朴,大山里的孩子,大学时期办乐队名声鹊起追到官二代。又能怎样?挣脱不了内心束缚的假洒脱,还有一个不懂现实的爸爸,不死怎么办?瞧瞧作者,厚朴疯狂的时候踏实学习最终找到好工作,官二代美女追他都不动心。在《皮囊》里这些人都不如作者活的聪慧通透,作者扮演着一个成功者的角色,然而陪伴他不同人生阶段的小伙伴却都是loser。
每个人对幸福生活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作者又何必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蜩与学鸠笑之曰:“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如果我在榆树和檀树之间过得快乐,更远的九万里于我有何意义?
阿小虽做了渔夫,但是小家庭里也有温暖,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少温馨事;阿小不幸生意失败,父亲离世,但是仍旧没有停下追求更好生活的脚步;文展享受着作者想要的小镇慢生活,看过城市,或许他也爱上了小镇?……
每个人都想把生活过成诗,可生活就是生活,它平淡,多磨难,但我们可以选择积极面对,苦中作乐,痛并快乐着。不要一边过着悲苦的日子,一边去鄙视别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