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认真的知友,都是知识海洋中析出的智慧之盐。说得真好,冰心曾说:“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世界就小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生活自然增光添采,每天都有新知,自然更有味道。
《医生这份工》这个标题吸引了我,在对医生缺乏正面的描绘的今天,医患矛盾日益白热化,各种流血事件层出不穷,让人闻之毛骨悚然。
我自己喜欢研究中医,其实既因为自己内心充满焦虑,同时也对医生这份工作的不理解,看多了对医生的负面评论,我无法掩饰自己心底对某些医生的猜测与不信任,所以想用预防疾病来避免医患之间的麻烦事。
带着这些想法以及自己的好奇心阅读了这本小书。
作者为什么还要当医生?作者说是父亲传递给她的人生观念:“人无所谓太多富贵光鲜,认认真真做事,才是最好的,吃得香,睡得稳,问心无愧。”这个答案刚开始让我感到不满足,这不就是一个普通人说的话吗?作为一个医生,既无悬壶济世的理想,也没有起死回生的追求。但诚恳的说,这正是中国千千万万平凡医护工作者的缩影,也展现的是普通人真实面貌和心理状态。
医生们随便开个方就能赚钱?
人们总说医生待遇其实是高的,不在台面上而已。说真的,年轻的医生十年内真的能养活自己就相当不错了。我身边就有一个博士,刚毕业,跟坐镇西南的大医院刚签的热乎的合同,实际拿到手月薪一千二。我们能指望他阳光灿烂嘴上抹蜜?不要太强人所难。
其实就算我台面下有数,难道我就平衡了?有病人病愈后送过我月饼票,我确实收了。但是我也心酸。我以为我付出的,值得我本来就有钱买一封体面的月饼给父母,而不是要靠这样的灰色收入,要靠做这些不干净的事情来贴补家用。我的知识,我的劳动,还是没有得到尊重。”
感悟:当收入问题上升到了制度和公平的层面,那真的不是非黑即白的说几句就能解决,作为教育工作者,同样面临着这种问题,即便那是事实,抓住涉事医生,暂停医师资格证和现金处罚,又能彻底根除社会的弊病吗?生活中总是有很多对难以解决的矛盾,伴随着我们的社会磕磕绊绊前进着。
如果医生被打了该怎么办?
医院如果在当地有影响力,比如我院长是人大代表,可能急诊门口就有一个警务亭,大医院的保安也很警惕,这种情况下首要就是躲,不要被打中,因为打你白打,真的不要指望组织给你报仇雪耻。来不及跑出门外就躲桌子底下,同时大声呼救,保安来了就没事了。
感悟:大部分医生被打的事情,媒体应该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各行各业,人人都应该学会自保,不然受伤的总是势单力薄的个体。真是让人感觉无奈。
治疗性病病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性病的确是我非常不想沾手的一块,因为太尴尬了。其实作为医者,我对性病病人没有什么成见,我是想得很开的,人家的人生态度不归我管,我只管助健康之完美。但是性病病人可能会因为羞愧而反过来表现得很霸道,当面对一个女性医生的时候,男病人可能会调戏一番,女病人可能一副「你不要这样眼神看我,说不定你晚上回家比我还浪」的刻薄神色,这样的人并不是大多数,但三天两头遇见一个也够你怀疑人生了。这也许要怪我内心还是不够强大,假如不介意,这也不是规避它的理由。
为什么医生写的字龙飞凤舞如鬼画符?
我自己每天上班,只有前面3个小时,是心情愉快,抱有情怀,自发自愿地在向病人解释、宣教,差不多过了 11 点以后,假如我发现后面还是有无穷无尽的病人在排队,我就会感觉到其实我的膀胱有点不愉快,但是我没有空…其实我还想喝口水但是我的膀胱已经……而且我没有空……再这样下去中午饭堂开饭我肯定又抢不过别人打不到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了……我的心情就开始变得沮丧而疲惫,接下来的每一次解释病情,都是出于「这是我的工作」「不要那么冷漠」……而不是「我想要告诉你」。
看门诊的一天80个号,门诊病历好歹也得百来字一本,那么多人在后面排队呢,赶点时间吧,边写病历还得边跟人家大概解释一下现在什么情况吧,一心二用能写出多好看的字来?还要生怕80个人里有一个排队排毛了进门就是怒气冲冲,你请他坐下,他都想跳起来砍你。实际上我已经操碎了心。
我国现在对麻风病人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
麻风是一个古老的传染性皮肤病。由于病菌侵犯外周浅表神经可致面目可怖的畸残,麻风病患者在历史上长久地遭到歧视与迫害。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普查发现麻风病患者超过50万人,这些人多数被送往与世隔绝的麻风康复村进行免费的治疗。
他们无法回归社会的原因有三:
1.首先是他们在很年少的时候就已经因为罹患此病被家人送到病区,从此杳无音讯。当时医疗条件很有限,群众对麻风的抵制情绪很重。我第一次参加年度体检时,向麻风老人询问家族史,很多人不愿意谈「家人」,如果你硬要问,可能会落泪。
2.其次是与社会隔绝多年,他们错过了分田到户,错过了结婚生子,如今年事已高,无资产无后代,几乎丧失劳动力,自理都很困难,也已经不可能再回归社会。
3.最后就是一部分人因病留下了骇人的畸形和残疾,看起来「不正常」,难以融入社会。
所以他们没有办法离开病区回归社会。
医学生的出路一般有哪些?
有的同学脸皮薄,受不得病人指着鼻子骂,考研考博,进实验室做学术去了,从此只见细胞不见活人,这种人一般都比临床人穷一点。
有的同学吃不得值班整夜仰卧起坐的苦,家里有大树,不如乘个凉,转行政,嫁豪门,不过这一般有家里人安排,不会完全是自己的决定。
有的丢掉知识分子的死清高,去做了药代。每日嬉皮笑脸混迹于各大医院。这份死清高丢得越快的人,就越有钱,最好的一个,三十岁已经自己买了宝马x 1啦!了。
还有我这种,进入临床,上班,值班,加班……考执照,考三基,考职称……
以上,是这本书里一些有趣的摘要。
《医生这份工》写的医生生活,没有闪闪发亮也没有丰功伟业,但实实在在做着对的事情,帮助着正在承受疾病痛苦的人。感觉对医生又多了一点信任感,如果你正焦虑而烦躁,不妨花点时间阅读一本活泼、幽默,很真诚的一本小书。
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