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头发、皮肤要好好的去加以保护,不能有丝毫的损害,这是孝道的最基本要求。
依照我自己的理解,“身有伤,贻亲忧”,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损伤,父母心里就会十分的忧虑,原因是我们自己没有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这是不孝顺的表现。想来我小时候额头上留下的那些伤疤,让父母愁肠百结,应该是不孝道的表现吧!
在家乡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说农历的五月不准理发,否则自己的某亲戚就会受到伤害,追溯一下从小到大在这样的日子里也应该理过发,倒也没有发生过什么不吉利的事情。任何一家理发店也没有在这一个月关门大吉,倒是顾客盈门络绎不绝。这应该是教育人、尊敬人的缘故吧!
在小学的时候,一般留的是寸头,小孩子家显得特精神。理发的师傅家距我家不太远,理发刀保护的锃光发亮,理起发来顺风顺水,一动饭的功夫能理上两三个学生头。这个劳动是不收费的,纯粹是邻居间的相互帮忙。
大约到小学5年级的时候,自己的审美观在逐步的形成,审美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由于我的前额发际线较高,发质也比较软,自我感觉短发的效果非常的差,留短发后常常哭鼻子以示抗议,留长发的习惯由此而始。
上初中的时候,街上开起了理发店,属国家统一管理,美名其曰“服务公司”,理发的师傅们有男有女,统一的收费标准,一样的服务到位,一视同仁,理发面前人人平等。
师范毕业之后,毕业分配到山村的中学任教,中学的对面有一家理发店,店面不大而且收拾的干干净净,令人感到特别的舒服,头发脏的时候,总喜欢到那里洗洗头发,吹吹风。喜欢理发的伙计手持剃刀,刀锋轻轻划过胡子和脸面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物我两忘。如今想来,我们在乎的是这样一种感觉:放松享受的感觉。而理发实现了我们的感觉愿望,我禁不住有点喜欢理发了。一月一次便成了惯例,但还是一再的要求理发师傅,小心小心再小心,精致精致再精致,以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个体理发店如雨后春笋般的,在街面上次第地开了起来,清一色的女士独霸理发天下,她们服务细腻、手法柔和,集中华女性温柔贤惠可人的精神于一身,陷男士理发师于万劫不复之境地,服务质量整整提升了一个档次,服务项目也是一直在增多,收费标准也在直线上升。
我的头发比较稀、比较软,理发人需要有一定的技能一定的经验,才会把这个“艺术品”打造好,我才能够进门来乌云秀士,出门去白面书生,不至于在余下的时间跟头发耿耿于怀。固定的理发店技能高的理发师,成为自己的理发追求。
近来,界面上男理发师也开始多了起来,他们都受过专业的培训,有着自己独到的审美观点,有着对理发的独到理解,他们耐心专心细心,他们周到老到心到手到,一趟理发下来,顾客心满意足通体康泰。人们更在意服务质量的高低。
母亲在二院住院的时候,医院南边有一个理发学校,每到星期五的下午,学校免费为大家理发,看看母亲逐渐长长的花白头发,父亲总会推着车子载着母亲去理发,对于各位学员来说,即是一次实践,也是一次服务,也是一次爱心大放送!由衷的感谢学员感谢学校,感谢我们的社会!
父亲一个人在老家,村上没有理发店,每次回家的时候,头发看起来比较短了,但是父亲还是说长,一再让我给他理发,我自然不会理,理的更不能说好,但是父亲总是很高兴很满足的样子!这应该也是亲情接触的最好机会吧!
理发变迁史是一部经济变迁史,是一部服务变迁史,是一部精神面貌变迁史,是一部关乎维系亲情的历史。理发情结,穿越历史,带着人情,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