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人际关系,尤其是宿舍里的舍友关系。只要是在作息时间、卫生标准、生活习惯以及处事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同,那么在同宿舍生活的几个人就或多或少会发生矛盾。而且一旦矛盾发生,处于矛盾中的几个人就会针锋相对,互相指责,甚至大打出手。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学校某系的6个女生,因为作息时间不一致在宿舍里大打出手,连宿管老师都劝不住,直到警察来了才住手,其中一个女生的鼻梁居然被打骨折了。事后这几个女生也都表示后悔,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当时就如此冲动,变得毫无理性可言?
其实,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早就研究出了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那就是——“窄化效应”。
到底什么是“窄化效应”呢?打个简单的比方:一条笔直的马路上,突然在某一段道路收窄,导致可以通过的车辆变少,拥堵也随之发生。但过了这一段路之后,一切又恢复正常。这就是对窄化效应的形象比喻。而窄化效应的定义就是:人因为只关注了某一时刻某一点的偏好,而导致对原来的偏好出了问题。
放在刚才那个同宿舍女生打架的例子中,就是在那个时刻,这些参与到矛盾中的同学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让她们生气的琐碎小事中,忽略了其他东西,都变成了一根筋,只想着对方怎么不对啦,怎么对不住自己啦,自己受了多少委屈等等。用老话来说就是,都“钻进了牛角尖”,八匹马也拉不住。而等过了这个情景,体内分泌的冲动元素消失,脑回路又会变宽,这时就开始对自己刚才的行为后悔。
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到底该怎么办呢?毕竟宿舍是每天都要回去的地方,舍友也是每天都要面对的人,总不能永远不见面吧。
吴斌读书会的主讲人吴公子对此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他认为窄化效应的爆发和火药爆炸的原理有点相似,需要具备四个条件才能发生。一是必须积累到一定的量;二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最容易产生;三是要有一个导火索;四是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
那么针对这个发生机制,我们就可以找到一些办法来应对,不让自己因陷入窄化效应而做出不理智或者后悔的事情来。这些方法包括:
一是平时有话就说,不要憋在心理,小批量释放压力。
二是打开心胸,允许别人与自己不同。
三是当发生争吵时,暂时脱离争吵的环境。比如说离开房间,或者劝说争吵的一方离开房间。
四是控制住自己,把事情留给时间。
其实“窄化效应”常常会发生,关键看你是否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思维动向,如果发现自己又“钻进了牛角尖”,那就赶紧让自己冷静下来,或者出去走一走,离开这段“拥堵路段”,也许等你回来后,情况就已经好了很多。
吴公子的这个方法不仅适用在同学、舍友之间,对于职场同事和家人、朋友也是非常有用的,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