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张译主演的《重生》受到剧迷追捧,有些自带流量来自于《白夜追凶》关队的粉丝,还有对作者&编剧指纹的喜欢,随着剧情的开展也产生了跟白夜不一样的讨论,其中开播不久的范凯杀人抛尸案让脑洞党特别激动,觉得他的妈妈娄颐肯定不是表面上一个医生那么普通。
后来随着娄颐找到儿子,母子间的扎心对话,最后母亲自刎倒地,身体力行实践“妈妈这次是来陪你的”诺言,让吃瓜群众已忘记脑洞,纷纷化身教育导师,表示不是每个人生来注定都是坏人,好的家庭教育很重要。
我们有时候会很困惑,为什么某些在我们看来很有社会的地位的人,他们的子女不仅没有青出于蓝甚至可能是“问题少年”“失足人士”?
范凯的母亲是医生,她为职业倾情付出,给亲儿子带来的是忽视,长期在他的生活中缺席,典型的“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弹幕上当时就弹出了“仿佛又看到新警察故事中的吴彦祖和他老爸”,但也有些不同,阿祖受到的是在忽视之外的长期打压,警司老爹觉得“你老子这么牛你怎么这么废物给我丢脸?”。
在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看来,作为专业人士的家长会把权威强加到他们的家庭,严厉地要求孩子,实际上却威胁到孩子的独立,甚至剥夺了孩子的独立,既希望孩子如自己一样成才,定了极高的标准,又忍受不了孩子成才路上的一点点弯路,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斥责他“你怎么这也干不好,还能做好什么?”,最后唤起的是孩子身上的反抗精神。
当孩子具备有反击的能力的时候,他已经长大了,不再受你的控制,也无需承担来自父母的忽视、冷漠、叱责、怒吼、痛骂,有时候那种报复来临的时候作为家长可能都承受不起。
从阿德勒学说出发,他认为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与生俱来的自卑感,想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克服自卑感而获得认同,所以对于欠缺的东西就更想要去得到或者证明自己已经得到了,从而很容易衍生出超越他能力的野心,也就是所谓的标榜什么就是缺什么。
这个目标是很容易就能达到的吗?不符合规律的标准就是做不到,甚至起到反作用。
同时,孩子大脑发育规则也决定了过分的管教、过高的要求,给孩子造成的紧张会影响大脑的发育。
软弱孩子的脑功能:每天被妈妈骂的孩子,会变得恐惧不安,对别人充满了敌意,新脑过分活动,如此一来,便妨碍了旧脑的生长,丧失了创造力以及干劲。由于太过紧张,使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好。敏感且善于察言观色的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一到了该上学的时间,便说肚子痛。
有干劲的孩子的脑功能:有安全感的孩子不会轻易对人产生戒心,旧脑(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各方面的活动都能产生很强的功能,做事也热情有劲,因为他不紧张,血液循环顺畅。他有自主的能力,凡事不需要听从别人的安排,信心满满,做任何事情都能够集中精神,因而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所谓新脑就是主管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是意识层面的,旧脑主要负责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和干劲,属于潜意识层面的,而两者不可同时作用,如果我们因为孩子犯的错(有时候可能并不是孩子犯了错,只是大人要求高)而让孩子过分紧张,只会让孩子丧失他的活力和干劲,因为他被新脑控制了,长此以往,孩子只会形成条件反射,被大人说的多了焦虑紧张更做不好,然后继续被说教,直到变成大脑的习惯。
所以,到底怎么制定一个符合现实的、符合孩子发展规律的要求呢?
还是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参考一个妈妈的分解方式:
她把孩子早上的活动具化为起床、穿衣、洗漱、早饭、出门等五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再目标分解、细化标准,符合孩子的舒适区到潜能区,可操作、可衡量,孩子每天、每一项都能得到红星,孩子做到的就是“最近发展区”,即家长负责目标分解、不同的标准给予的红星数目不同、用红星的多少激发孩子努力,孩子得到的红星数就是目前的能力所及,这才符合“驱力型”教育。
(1)起床。①叫三次、5分钟内离开床;②自定闹钟、5分钟内离开床;③自定闹钟、按时离开床;④自定闹钟、提前离开床;⑤自定闹钟、提前离开床、听英语,分别得到1~5颗星。
(2)穿衣。①自己穿;②自己准备衣服、自己穿;③自己准备衣服、自己穿、整理睡衣;④头一天将所有衣物准备好、自己穿、整理睡衣;⑤头一天将所有衣物准备好、自己穿、衣着整齐、整理睡衣,分别得到1~5颗星。
(3)洗漱10分钟内完成。①经提醒完成;②无须提醒、起床10分钟内开始、按时完成;③无须提醒、起床10分钟内开始、按时完成、收拾用品;④无须提醒、按时独立完成、收拾物品;⑤无须提醒、按时独立完成(用香皂洗脸、耳、脖子,刷牙3分钟)、收拾物品,分别获得1~5颗星。
(4)早饭15分钟内完成。①被通知后自己吃饭;②饭好后自己主动来吃饭、细嚼慢咽;③帮忙摆碗筷、细嚼慢咽、每样都吃(不挑食);④帮忙摆放碗筷、细嚼慢咽、每样都吃、吃干净、一直坐在椅子上(不挑食、不浪费、不走动);⑤帮忙摆放碗筷、细嚼慢咽、每样都吃、吃干净、一直坐在椅子上、饭后帮忙收拾碗筷,分别获得1~5颗星。
(5)出门。①被提醒、穿好衣服、按时出门;②自主穿衣、自背书包、按时出门;③自主穿衣、自背书包、提前出门;④自主穿衣、自背书包、提前出门、临走道别;⑤自主穿衣、自背书包、穿戴整齐、提前出门、临走道别、按时到校,分别获得1~5颗星。
我们把对孩子的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他们的要求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很小很小的事情做起,从建立他们的习惯做起,陪着孩子逐步提升他的能力,允许做不到,也允许犯错。
示例的标准是妈妈根据自己的孩子来做的5个等级的划分,由易到难,你不妨也给孩子做一个这样量表,结合自己孩子的能力状况。有家长说一段时候他就习惯了,没有动力了。对,正是因为孩子进入了乏力期,他的焦虑曲线已经了变化,这个时候孩子的舒适区、发展区到潜力区都相应地改变了,说明孩子成长啦,而不是疲了、工具不好使了,孩子的表现是告诉我们作为家长要改变对应的标准和奖励啦。
看看这个示例是不是也挺简单的,那么就做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