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相信是每个人都不陌生的一种神奇物质,估摸着,应该是每个人童年时期的心头好了吧。
人有情,泥有性,说不定刚好你扔到小伙伴屁股上那滩泥就跟你是一样的调皮呢。
泥,水与土相互融合的产物,而作为雕塑的泥,更是经历了千万遍的、“水土交融”。
泥,具有极强的个性,水与土的比例哪怕是有细微的差别,它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或稀或稠、或润或涩、或软或硬……
泥,拥有丰富的触感,可以温润如肌肤,可以粗糙如沙砾,可以软的如流沙,可以硬的似石头。
泥,有着多变的形态,它是柔软的,也是坚硬的;它是细腻的,也是粗旷的;它是圆滑的,也是尖利的。它是随时可以改变的,却又始终都是它。
敦煌的灿烂有泥,古老的城墙有泥,光洁的瓷器有泥,质朴的陶器有泥,富丽的殿宇有泥,平凡的炊烟有泥……是以,这大概是个泥巴的世界吧。
正是这泥,塑造了华夏多少神明,讲述了多少故事。正是这泥,见证了千年历史,目睹了文明的光辉。正是这泥,传承着炎黄的文化,蕴含着古老的智慧。
泥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它不就是坨泥么”?!
雕塑的泥,在塑造者手中,变幻莫测,他们更加熟悉泥的脾气与秉性,他们用肌肤和泥交流,用感受与泥对话,在他们手中,诞生了无数的艺术精灵。
泥是有生命的,它会呼吸、会生长。“金木水火土就是仁义礼智信”,泥是离不开水的,因而拥有了智慧,如此一来,泥便不再是泥,它是塑造者的密友,给予暗示,给予启发,不经意间的揉、捏,甚至是把玩,都可能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这种人与泥的交流所产生的创作灵感一定是每一位塑造者都拥有过的体验。
泥是塑造者创作的载体,它承载了人的思想和感受;泥也是独立的存在,经过“千锤百炼”、“千刀万剐”而成就新生,身价暴涨,它更有内涵,更有魅力,它是祝福的信使,向所有人传递美与善。
至此,泥还是泥,泥也不是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