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休假,一家三口到云南旅行。
说到带娃旅行,经常有人质疑:孩子那么小,记得住什么?/舟车劳顿,作息紊乱,大人小孩都辛苦,图什么?/带娃旅行不就是换个地方继续看娃吗,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有人从早教启蒙的角度给过答案,有人从高质量陪伴的角度给过答案。但对于我,答案其实很简单:
我想去其它地方看看,又不舍得把娃抛下,所以带娃一起是两全其美的选择。
仅此而已。
娃记得这些旅途吗?
太小的时候,可能不记得。稍大些,会记住一些片段,比如我的宝宝两岁半去过长隆动物园,回来每次看到妈妈那张长隆主题信用卡(卡面有只白虎),都会说:「我要去卡卡虎乐园!」
带娃旅行辛苦吗?
比起一个人说走就走/两个人甜蜜出行/一群人招朋引伴,带上娃肯定更麻烦些。娃不会走路的时候要带辅食、尿裤、背带/推车,要安排定时小睡;娃能走了行李会减少些,但娃累了又没有推车帮忙的时候,就需要抱着扛着,非常考验体力。
旅途带娃跟在家带娃有什么不同吗?
对我来说,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心态吧。在家带娃,因为日复一日如此,所以心态多少有点类似于「自动驾驶」,状态好的时候互动多点、陪伴质量高点,状态差的时候休息调整下,娃丢给其他人照看,或者让他一个人玩会儿。但旅途中,没有其他人,也难找到让孩子独立玩耍的场所,又想着出来一趟不容易,所以心态会比较类似于「手动驾驶」,会及时响应娃的需求,照顾娃的感受,化解面临的矛盾,以期不负此行。
如果说成人出游是休闲模式,那么带娃出游就是挑战模式。休闲有休闲的好,身心得到放松;挑战有挑战的好,可能收获意外奖赏。
具体会有哪些收获呢?我给你列举四点。
一、带娃(打怪)能力与日俱增。
经历过独自带娃去桂林,周末单挑熊孩子什么的自然是不在话下;搞得定飞机上、火车上、汽车上躁动的娃,不会再忌惮家里撒泼打滚的小怪兽;旅途中频繁经受意外考验,心变得很大很大,孩子日常感冒发烧咳嗽都能淡定应对,不会轻易劳烦医生。
二、家庭成员责任感和凝聚力大大增强。
比如我们家宝宝爸,在家里偶尔还会当甩手掌柜,反正随时有人接应;旅途中就避无可避啦,抱娃、扛娃、给娃洗漱、陪娃睡觉通通拿下,充分展现全能奶爸光辉形象,亲子感情也得到很好的促进。宝爸宝妈之间因为比平日里多很多沟通和交流,遇到问题更能相互理解、相互体谅。
三、得以密切观察到娃不经意间的成长和进步。
比如这次出游,惊讶地发现宝宝记忆力有极大提升,记得住我们走过的景点、住过的客栈、吃过的小店,能够复述随身携带的一本近百页的绘本,可以给我们边比划动作边唱好多首童谣。这些成长肯定是逐渐累积发生的,但是在陌生环境下,集中地展现出来,还是带给爸妈很大的冲击和惊喜。
四、学会通过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学会活在当下,珍惜每一个瞬间。
有人说,旅行就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去到别人待腻的地方。新鲜感的阈值越来越高,惊喜和感动仙踪难觅。于是我们的肉身不停行走,心灵却日渐麻木。但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在孩子眼里都是无比新奇:今天住的地方和昨天不一样,真是很有趣;坐动车和坐飞机不一样,也足够兴奋半天;到不同的城市看到不同的景象,会问出十万个为什么来;就算是寡淡的候机、候车时间,也可以随时发明一百种玩法,永远不会让自己无聊。
这就是孩子的世界:每一个当下,都值得投入全副身心去体验。
摩登的文化人在修炼「正念」,在追逐「心流」。我从孩子身上学到,这些东西,原本是我们孩童时期就拥有的本能,只不过在繁杂世事里,逐渐迷失了本心而已。
带着这份觉察,我试着去体会每一个瞬间的感受,回味每一个匆匆流逝的念头。
我试着去倾听花开的声音,感受微风的抚触,观察海浪的褶皱。
我试着重新打开五官,去接受生命丰盛的馈赠。
于是我领悟到: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感知到多少。
对我而言,这就是带娃旅行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