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中失去的,从存在中要回来”,从存在中失去的,从比较中又要回来了。自己身上存在的这些不得不面对的无奈和不得不面对的生活中的压力、工作中的压力,通过与那些比你更差、比你的身体失去更多健康的这些人的比较中,你又得回来了。里外里,其实就是一种交换。
为什么我经常觉得很感恩呢?
一个平衡的体系,是自己像是动态循环的。五官、身体、四肢组成的一个整体,无时无刻地不在跟外界发生交换,发生物质交换、情感的交换、心灵的交换。这种交换让我觉得很开心。
所谓窥镜就是用一套管镜的东西(折光的系统),看到深层的、平时看不到的一些东西。“医学窥镜”来源于跟一个朋友的一次聊天。这个朋友特别喜欢旅游、摄影“为什么隔一段时间,要去旅游一次。”他说:“因为平时消耗太多了,必须要放松一下,去了西藏,看看那么蓝的天、那些淳朴的藏民等等,和他们接触完之后,就会觉得自己心灵上得到了放松。”
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好像并不一定要去定期放松,工作和生活好像没有给我带来太大压力。内心里自我会有一个净化。“职业化窥镜”——那个时候别人给我的一个灵感来源。不停地探索自己、探索宇宙、探索社会、探索真理的这样一个过程,是一条修行的路。
乐观可以改变一切。
有一位朴先生当时真的奄奄一息,整个身体皮包骨头,真的是瘦骨嶙峋,白血病,做完了骨髓移植,全身免疫力低下,就像刚刚回到了婴儿出生的状态,免疫系统的免疫力为零。恶液质,吸收不了营养,然后眼睛也发现问题。其实一般眼睛不太容易出问题,因为我们有个屏障,叫血眼屏障,就是让毒素、细菌、真菌不容易跑到眼睛里来。就像大脑有一个血脑屏障一样,眼睛有一个血眼屏障。但是当你的身体免疫力极度低下的时候,眼睛也可能出问题。
当时常规眼科检查,发现朴先生眼底有一个小的病变。那个病灶很小很小,关键是部位不好,在黄斑中心旁边。把黄斑比作眼底的心脏的话,那它可能就是在心脏下边一点点的位置,在肋骨这儿。他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观察,此时此刻的中心视力还是可以的,黄斑(眼底的心脏)毕竟还没被破坏,可以观察,但是眼看着人就要不行了。还有一个选择,积极地出手治疗它。每一个战役都能胜利。有可能反倒会伤害到黄斑。为什么大夫反而不敢出手,他自身的病变有可能会发展。这个时候你就百口莫辩,你说不清楚他现在结果不好,是因为他病变没控制住……
本来他的生命不一定能维持下去,其实他那个时候已经离死亡就一步之遥了——得了恶液质,那么瘦骨嶙峋的。纠结在这种矛盾的冲突之下,选择观察,像一个人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你非不喊他,你非得让他自个儿跳下去。你会觉得自己好像背叛了这个行业,会有这种感觉。内疚是一辈子的,冲动可能最多让我后悔一时,我还是选择了别内疚,治疗确实很冒险,有很多事情你说不清楚。取了他眼内的液体去化验,发现了是病毒引起的,往他眼睛上扎针。这些操作当时把人都吓死了,好多老大夫都捏一把汗。本身免疫力很低,你给他扎针,万一化脓了呢,万一出血了呢,万一有什么不好的结果,你说不清楚。
他视力一直都很好,也感觉不出效果。但是他手术后恢复很好,他保住了0.6的视力,没有再跌下去。其实里外里,只有自己知道你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事。
那年出事了又有联系,本来平时没有联系了,患者来安慰你,微信发来一段视频,看那视频里有一个胖子,想这是谁呀,怎么那么胖呢。背上背了根绳子,底下一片水,就跳下去了,那绳子把他绑住了,又弹起来了,在蹦极。
“你现在好了,你现在怎么敢蹦极、敢跳水了?”他说:“陶大夫,你知道吗,十年前,如果你当时不给我控制好我的眼睛,我真瞎了的话,我其实是做好要跳楼的准备的。为了治我的白血病,已经把钱花光了,老婆刚刚跟我结婚不久,以后她守着一个瞎子,我让她守活寡吗?”自己其实是做好了跳楼的准备。其实对于我来说,等于是我的一次勇敢……救了他。把一个跳楼的人变成跳水的人了。他回过来安慰了我,一个医生变成患者,一个患者又变成了医生了。他说:“你看,我那么难的时候,我不也过来了?为什么世间的很多事情是一个平衡,很多事情只有时间能告诉你答案。你的选择是对是错,有时候只有时间能告诉你答案。
“空心病”这件事现在相当普及,跟生活节奏太快有关系。其实在过去,就拿看书这件事情来说,小时候就很爱看书,什么书都看;现在,可能就因为生活节奏太快,大家上班、下班、挤地铁、挤公交,上班有弄不完的案子,KPI考核一大堆……没时间看书。
没有时间了,凡慢节奏的东西,大家已经没有时间去做了。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呢?发酵缺失。酿酒的时候,要把那米饭煮熟了,放上水,把这个酒药扔进去,慢慢地变成米酒了。快节奏的生活会缺乏发酵,没有发酵的话,所经历的所有东西,包括看短视频也好,浏览网页也好……没有质的变化。
没有变化就是像流水一样,经过了大脑皮层的浅层,没有往深层去,最终没有转化。一旦经历的这些东西没有发酵,它们就不能形成你自身的东西。生活节奏太快了,尽管你好像接触了很多东西,貌似经历了很多,但是你回头一看,感觉这一天好像啥也没干。没走过心。啥也没干。太快节奏的这种生活,导致了没有把我们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万事万物通过发酵变成自身的能量,导致“空心病”的原因。
职业化窥镜,为什么说要自造人生观。提到医学,最常想到的是治病救人,这个人也包括自己。治病救人,也要渡己,对医学的理解更深了。现在有很多种工作,有程序员、销售员、导游,有五花八门的工作,每一种工作,可以变成一个窥镜,可以让你看到更深层的东西,而不光是停留在表象的技术层面。
医学生涯的三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技”的阶段——技术的阶段,那时候整天练手术,拿镊子撕葡萄皮,然后在一张A4纸那么薄的纸上要分出九层来,练显微缝,就是天天练这种手艺活。解剖、生理、生化、免疫,各种科目。既练内功也练外功,技术的阶段。慢慢地,你就对看病有信心了,你就会觉得自己越来越不需要把病人转出去,自己就能够处理了。在“技”的阶段,推动力在于勤奋和坚持,勤奋、坚持的来源在于进步感。
第二个阶段其实就是“艺”(艺术)的阶段,开始要创新了。成为专家了,好多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就过来找你了,这些疑难杂症在书上没有答案,你得自己创新。就像刚才分享的朴先生的案例一样,就是你得自己去开发眼内液新的检测技术。把眼内液检测技术写进了学生的教材。开始开发新的这些东西了,“艺”,就像艺术家去创造一个新的作品一样。在这个阶段中,靠的是谦卑,你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你得认可这一点,你得敢于走出舒适区。靠谦卑和勇敢,敢于打破现有的自我,走向一个可能更费劲的阶段。
谦卑和勇敢《思辨与立场》,批判性思维,一个人最重要的思维模式,一个叫作认知谦逊,一个叫作认知勇敢。认知谦逊就是谦卑,你得知道自己掌握的不是全部;认知勇敢就是敢于探索,敢于走出舒适圈。观点殊途同归,
从工作和学习中,也可能获得接近、类似的道理,它其实就是一种殊途同归,就像同样是酿酒,你可以用这种粮食酿,你也可以用那种粮食酿。“技”和“艺”的阶段。
“理”就像艺术家创作作品那样,谁一辈子也不能只画一幅画,只写一幅字吧。这种创新给你带来的享受其实是短暂的,“理”(就是哲理和道理)会影响更深。通过跟患者沟通的这些故事,可以看到他们如何面对疾病、面对人生,他们的这种理性和坚强,以及你还会看到更多医学上的道理。
干眼症的道理——昼夜节律;近视的道理——跟节能减耗有关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道理。这些疾病貌似是跟哲理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些东西,其实你也可能嚼出东西来。通过慢慢地发酵,慢慢地体会,你会觉得医学就像是一个“职业化窥镜”一样,从地上看到星空,发现更加深刻的、深奥的一些道理。事物运行的规律背后,本身其实是有它的道理的,医学是一个关于平衡的哲学。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慢慢地会变得充盈,还不完全是充实,而是充盈,在做着正确的、有价值的事,人生是在一条大道上。分享了这样一句话,可能就像是在大河上面的一片树叶,你确实不好把握方向,东南西北,随波逐流。当你进入到“理”的阶段,了解了更多的人生哲理和道理的时候,河上的一片树叶,仍然不一定能把握东南西北的方向,能感知到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更清晰的感觉。《卖油翁》卖油翁是“惟手熟尔”,能够把那个油倒进去,他也是从“技”到“艺”到“理”的一个高度。
干眼症在我们的年轻人工作人群中占30%,小孩的近视眼、年轻人的干眼症和老年人的白内障。眼睛难受、干、睁不开,觉得有东西磨腾,有异物感,怕光。其实它表浅的“理”是什么呢?看电子产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眼睛眨眼会减少,这样液体挥发得不就快了,所以干。更深层的“理”是人体自身的节律被打乱了。
白天的时候眼睛得睁开,眼泪因为挥发得快,深层的生成速度也得快,否则一会儿不就干了吗。但是晚上睡觉的时候,眼皮合上了,如果你还是保持跟白天一样的分泌速度,那就得打湿枕巾了,晚上睡觉的时候,眼泪的生成速度会下降。本来你早上6点钟醒了,你的眼睛也应该醒,保持跟白天一样的生成泪液的速度,昼夜节律乱了,白天人醒了,眼睛没醒,白天睁开眼睛的时候,眼睛仍然以夜间的分泌速度在分泌泪液。泪液就不够了。从这里就能感知,表象在眼睛,但是如果你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眼干治眼的话,你就只治其表,没治其里。根本问题在于调节睡眠,调节昼夜节律。再往下悟一层,你会发现原来小小的眼睛,它也会受到内部的、深层的昼夜节律的调控。
泪液里分三层,一层是中间那层水层,表面是一层油层,这样就挥发得少了,里面有一层是黏蛋白层。滴眼药水的话,它会吸附在我们眼睛面前,就像擦窗户似的,那个水总会凝在一块儿,水没有均匀地浮在玻璃表面。泪液其实是分三层,你光滴水进去……其实光是补了那一下,不知不觉有可能还会改变你眼部的微环境,稀释你的溶菌酶。
长期反而会造成你眼表的杯状细胞(就是分泌黏蛋白的杯状细胞)凋亡。为什么大夫总是说“是药三分毒”呢?任何一种药物,它其实都是人为的一种干预,导致了你内身的稳态的打乱。不愿意完全用机械性的手段去干预,因为它一定会打破你自身的一个稳态。“中西医结合”,就是用中西医结合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西医的角度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细菌感染就用抗生素,真菌感染就用抗真菌,肿瘤就切,很直观、很客观。但是在中医里,头疼要医你的心叫扶正祛邪,要加强你自身稳态地运行,让你增强抵抗力。
中医其实更多的是一套完备的哲学体系,它是一套认识事物的哲学体系。在我们现在的这种快节奏的现代化社会中,更多地发掘中医的瑰宝,而不是去摒弃。常常会发现什么呢?在武侠小说里,好像在古龙的武侠小说里,常常有一个说法就是,那个剑要出得更快,好像唯快不败。
细菌强大,更强大的抗生素去杀它,以强制强。其实在一个稳态体系中,如果抱有这种观点,那就一定是错误的,最终它一定会像脱缰的野马。更强的抗生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可能把你的肠道菌群(原来寄生在你肠道的正常菌群)破坏了,你的维生素吸收就会发生障碍了,一定会有代价的。当你用更厉害的手段,想要解除现有的问题的时候,你要承担更厉害的手段带来的副作用。
医学的局限性,其实人体也很复杂,它是一个平衡体系。对这套平衡体系,给一个更巧妙的设计,让它能够恢复到一种健康的稳态的时候,其实就OK。
“带毒生存、带菌生存和带瘤生存”。常常会不接受自己身上有菌,人体就是跟菌在一起的。就像我们的眼表,眼睛很干净,眼表就有正常菌群,眼睛表面有白色念珠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如果没有这些菌,会怎么样?毒力更强、繁殖能力更强、破坏能力更强的细菌,就会占领你的表面。
它是保护你的,正常菌群把你眼表的一些营养成分消耗掉了,导致那些可能异常的、空气中飘散的、毒力很强的菌没法在你的眼表找到生存空间。能够滥用抗生素吗?不能。真菌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就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如果你整天输液,输抗生素,结果会导致什么?导致细菌的数量下去了,真菌的数量起来了,摁下葫芦起了瓢。
人体主动适应大自然的一个过程。我们的祖先在亿万年前,生存的环境可不是像我们今天这样,那时候天寒地冻,想获得一点食物可难了。如何保存能量,是这个种族能够留存下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身体好聪明的。想办法尽一切可能减少能量的消耗,节能减耗。我们的眼睛是一样的,我们的眼睛在看近处的时候,眼睛的肌肉会收缩,就像我们举哑铃,肌肉要收缩一样,眼睛肌肉也要收缩,在这个过程中要消耗能量。
老看近处,老消耗能量,身体就会主动适应,就索性让这个肌肉僵硬了算了,它就直接让你的远点(人眼所能看清的最远一点,即为远点)就是看近处,因为你不是老看近处吗。为了省劲。为什么我们健美运动员胳膊那么壮?增加了你的肌纤维的厚度之后,你搬同样的东西,能减少能量的消耗。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怎么区分的呢?就像我们打羽毛球,今天运动一下,运动俩小时,第二天起来胳膊疼、腿疼,这叫“假性近视”。为什么?那个肌肉恢复恢复,因为它痉挛了,能恢复回来。但如果你是健美运动员,就算你两天不锻炼,你的肌肉还比别人的肌肉硬,肌肉已经僵硬了,就是“真性近视”。真性近视恢复不回去,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节能减耗。
为什么治疗近视的主要方法是要减少长时间过强地近距离用眼,因为你要打乱它这个肌肉僵硬的过程。往远处看。20-20-20法则,每20分钟用眼,向20英尺(也就是6米远处),看20秒钟,它就是为了打乱眼睛肌肉想僵硬的这个过程。定义近距离就是一尺,一尺就叫近距离。现在孩子可能是更多地趴在那儿写作业、看书,导致肌肉僵硬。还有一种叫法叫鸡毛眼,鸡毛眼说的是近视,因为鸡到黄昏的时候要进笼子了,灯光特别昏暗,那个时候看书就容易近视。因为在暗的情况下,我们的眼睛负担更重了。
肌肉使劲,负担更重。在同样的情况下看书,他就容易近视。为什么不推荐大家关了灯玩手机,那就更厉害了。
喜欢、热爱医学的原因,它会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人体的奥秘,白内障其实是蛋白质变性,就像鸡蛋里有鸡蛋清、鸡蛋白,你把鸡蛋清煮熟了,就变成白的了,就不透光了。眼睛的晶状体也是一个蛋白质变性的过程。为什么我们说没有药物可以治疗白内障,只有手术,因为蛋白质变性的过程在生化中是不可逆的。
为什么我们人岁数大了会得白内障?跟白头发一样,其实它是一个人体的、人类这个种族的自我淘汰、更新的过程。人体的老化过程其实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眼睛白内障跟白头发是一样的。这里面的道理是什么呢?我们当大夫,一定程度上是顺应人意,但是逆转天意。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平均寿命是80多岁?我们现在可以去治疗白内障,恢复我们的视功能。在过去的自然生活条件下,活到三四十岁就差不多了,其实是大自然不希望你到了那么大的岁数的时候,还消耗社会上那么多资源,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对于我们医生来说,医学进步就是要去顺应人意,逆转天意,它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