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解读《曾国藩传》的文章,被曾国藩的生平吸引了。
秀才考了七次,进士考了3次,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个资质水平和学习能力都算不上优秀,甚至可以说是平庸。
就是这样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却在做官后“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十年从副处级一直升到副部级,升官速度堪比坐火箭了。
曾国藩就是一部行走的方法论,虽然资质平庸,可是他靠学习和努力打通了任督二脉,成就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
在他的身上,有三个突出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有耐心,坚持不懈,抗挫能力超强。
他是天资不够,勤奋来凑的典型,背书一遍不行就十遍,十遍不行就百遍,没有巧劲,全靠硬刚。
这是这股“拙劲”,造就了他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气质。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从不轻易放弃。
第六次考秀才,文章被考官评价为“文理欠通的典型”,不仅落榜,还被当成反面教材。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曾国藩却越挫越勇,更加努力,才有了第七次的成功。
二是善总结,自我审视,反思能力爆表。
《认知觉醒》一书中把元认知能力视作人类的终极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反思能力,是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观,找出不足加以改进的能力。
曾国藩的方法是写日记。每天早上,把头一天的事情逐一反省一遍,哪件做的对,哪件做得不对,不仅要写下来,还要给老师和同学传阅,让大家在上面批示,以监督自己。这个方法,他坚持了一生。
三是勤耕耘,知行合一,行动能力抗打。
年少的时候,他和普通人一样,身上小缺点数不胜数。
不一样的是,他坚持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问题逐一改进。做不到的就把过程写下来反省,直到做到为止。
想做就做,知行合一,这种强大的行动能力慢慢磨去了他身上的凹凸不平,把他从一块傲慢无礼、毫无修养的顽石,打磨成了一块谦虚谨慎,彬彬有礼的璞玉。
很多人说,知道了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因为很多道理仅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是不够的,在进行认知学习的时候,以为道理明白了就算掌握了是一种错觉。
就像学游泳、骑自行车都需要不断的练习,道理在实践中的运用也是一样,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水平。
好比你知道了写反思日记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自己的方法,但是你从来没有去实践过,这个道理对你来说就是一个没有用的道理。
曾国藩的一生,他悟出的所有道理,都在实践中反复打磨,日积月累,才有了超凡入圣的变化。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岁月不负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