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2.27
【姓名】田甜
【图书介绍】
书名:《深度工作》
作者:卡尔纽波特
【拆页内容】《深度工作》P148-150
这个策略就是要求你在日常工作中,不时地像罗斯福一样发起冲锋。特别要找出一项优先性很高的深度任务(即需要深度工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估算出通常完成此类型任务需要的时间,然后设定一个硬性截止期限,留出的时间远远少于估算时间。如果可以的话,公开自己的这个截止期限—一例如,告诉等待工程结束的人工程何时结束。如果不可以(或者是公开截止期限会使自己的工作陷入危险境地),那么就在手机上设一个倒计时,并确保候无法忽略倒计时的存在。
此刻,解决深度任务的方法只有一个:高强度工作——不查收电子邮件,不做白日梦,不浏览脸谱网页面,不数次来到咖啡机泡咖啡。就像在哈佛的罗斯福,利用每一束空闲的神经元处理任务,直到你用自己不懈的高度精力集中解决了任务。
刚开始的时候,一周进行这种实验的次数不要超过一次——让你的大脑提高强度,但是也要给它休息的时间。一旦你相信自已可以用专注的方法来节省时间,就提高这种罗斯福冲锋的频率。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几乎不可能的时间期限。你应该总是可以赶在最后期限前完成任务(至少是接近),但是这期间需要你用上吃奶的力气。
这个策略的主要意图很明显。深度工作需要专注的强度远远超出了大部分知识工作者的舒适区。从某种意义上说,罗斯福冲锋配以截止期限,为大脑控制注意力的部分提供了反复的训练,可以系统性地提升你平时的成就水平。另一个益处就是这些冲锋不与分心兼容(在分心的情况下,你是不可能赶在截止期限前完成任务的)。因此,每一次的冲锋都是一个抵抗新奇刺激的过程:你心底里感到无聊,并且真的想寻求更多的新奇刺激,但是你得抵抗。正如我们在前边所讨论的,你抵抗这种冲动的实践越多,你的抵抗力就越强。
在应用这个策略几个月之后,随着前所未有的高强度体验,你对于专注的理解也会改变。如果你像年轻的罗斯福一样,就可以把由此节省出来的时间投入到生活中的赏心乐事中,比如说试着打动那些眼光老辣的纳塔尔鸟类学俱乐部成员。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要求:符合I便签的标准——诠释、清晰、准确、致用
深度工作需要满足四个条件:无干扰、高认知、创造新价值、成果难以复制。要完成深度工作需要我们高度集中注意力,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现实中,“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并非天赋,不是你决定开始集中注意力后,心智就完全听你的。相反,这种能力是必须要通过反复训练习得的。
(what)(where)如何在工作中训练并提升专注力呢?有四个步骤。
(why)利用这四个步骤可以反复训练大脑控制注意力的部分,高强度提升专注力;每一次训练都需要抵抗外界刺激,抵抗成功次数与抵抗力成正比,有效克制在深度工作甚至包括平日的分心欲望;提升日常工作效率。
(how)
设定任务:找到一个需要深度工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设定时间:估算通常完成这类任务需要的时间,给自己设定远少于预估时间的截止期限,截止期限是否公布视情况而定,若不公布要放一个自己时刻能注意到的计时器。
注意:为让注意力最大化集中,设立的期限一定要几乎不可能完成任务,以便最终结果无限接近设定时间。
高强度工作:为在deadline前完成任务,必须使出洪荒之力,在此期间,你无暇走神无暇看手机刷网页……世界里只剩尽全力完成任务并狂奔追赶计时器的你,直到完成任务。
注意频率:刚开始训练时注意一周不超过一次,养成习惯后递增次数,给大脑休息的时间。
(why not)若不使用以上四个步骤,可能无法有效培养专注力,更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导致分神,工作效率会大打折扣。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要求:符合A1便签的标准——鲜活、故事、对应、反思
训练营开营后,写第一天作业时,因为对A1A2的技巧不熟练,我花了很久。完成作业过程中我要么感慨“好难,思路总是卡壳”,要么想着去吃块巧克力缓解一下压力,要么想着去干点别的会不会灵感突现……从下笔到完成,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用了五个小时!
反思:
任务:清晰,完成作业。
时间:这是我最大的问题,把下午整块时间给了作业,虽然没经验无法预估,连起码时间都没限定,导致一下午放任自己。
高强度工作:没有时间限制,作业时不停分神,稍有困难就从高价值低刺激的“作业”转向高刺激低价值的“休闲”,两者来回切换,减损大脑专注能力。
除了“任务”,以上几点均未完成,导致压根没有讨论“频率”的机会。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要求:符合A2便签的标准——目标、行动、关联、可控
背景:分舵训练营明天开始。
目标:在14天时间里利用提升工作时的专注力四步骤完成两次作业,初步养成工作时专注力最大化的习惯。
行动:
设立目标——完成A1A2。
设立时间——预估1个小时,设置40分钟。
高强度工作——手机静音,不得看网页,计时器摆在电脑边。
注意频率——2月29日、3月6日各一次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