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系列2

Hi,我是离弦。这篇推文是关于度阴山的《知行合一王阳明》前三部的读书笔记。原文发于公众号:离弦之音

需要指出的是,笔记是我听【老齐的读书圈】摘抄的。

原本我是喜欢手写笔记的方式将知识内化的,可以顺便练练字。但是这种方式有时效率太低,所以我决定通过写推文加深记忆,顺道还能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知道这本书的精华。我没有花很多时间进一步整理,所以文章可能会有些许零散。希望对你有用吧~

噢对了,不要为了看书而看书,也不要只会记笔记画思维导图,检验学习的效果是学完要思考,并付出行动。我也在努力呀~

之后可能会继续更新,用输出倒逼自己输入。给自己定个小目标,1-2周更新一次吧,下(下)周一晚上见。

本文8832字,预计阅读需50分钟

先放一下豆瓣的评分和简介

笔记正文

知行合一王阳明第一部讲的是王阳明传记,第二部是王阳明心学精要,特别是那非常重要的四句教,第三部写的是王阳明家训。

01

知行合一王阳明第一部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接近圣贤的一个人,他的思想更是影响深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了解一下王阳明的思想格局,感受一下圣贤的智慧。

王阳明虽然是圣贤,他的心学也被称为圣贤之道,但是知行合一却是世俗的智慧,王阳明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是程朱理学很火爆的时代,要求存天理灭人欲,这个东西被后世人骂成了伪道学,也因为标准极其苛刻,所以很少有人能达到。说白了,就是要把自己变成一个道德楷模,但这种人通常是不被别人所喜欢的。

到了明代,皇帝们倒是非常推崇这种理学思想,说白了就是统治需要,让人都高尚起来,其实你就没有思想了,于是就不会再有不臣之心。他的江山也就能稳固了,但其实你仔细想想,他要你清心寡欲,克己复礼,但自己却每天花天酒地,妻妾成群,所以显然是说不通的。理学在明代已经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虽然大家也在努力探索,新的学派,但也基本上离不开那一套。当时的理学已经是一套完美的,严密的体系,你很难去撼动。

知行合一王阳明的第一部,是介绍他的生平故事,这一部书更多是叙述,讲述他如何从一个不靠谱的青年,变成一代哲学大师,立下丰功伟业的,一直写到了他从广西平叛回来,病死在船上。

所以我这里再提炼会不够清晰,具体的事迹还是去看原书好。这里我总结其大致的事迹为:

龙场悟道,平匪

贵阳讲学,3年后被贵州众官举荐

任江西吉安庐陵县知县,治理得好好的

任江西赣南左检督检史,平匪

平宁王造反

安抚广西,后病逝

里面的思想我也直接记在第二第三部,不过有人说第二、三部有点炒冷饭,很多东西在第一部已经讲了。

02

知行合一王阳明第二部

知行合一王阳明的第二部这本书主要介绍王阳明的哲学,副标题叫做四句话读懂王阳明的心学。这四句话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来看无善无恶心之体,这是王阳明的世界观,什么是世界观,就是每个人对世界到底是怎么看,在王阳明看来,天地万物本就是一体,无善恶之分,如果你觉得世界万物有了善恶,那其实只是你们的心为他们分出了善恶,倘若心无善恶,万物自然也就没有善恶。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取决于你怎么去看待它。世界和我的内心是相互依存的,世界影响我的内心,而我的内心同样影响世界。这种观点,区别于神论,唯物论,唯心论,他是一种唯良知论。

万物虽然都是躯干,却有主次之分,断臂求生也是人的本能,当你只有一点粮食,你肯定会去救亲人而不会施舍给路人,这是天理,也是良知。拥有一颗对万事万物的仁爱之心,就必须从你身边的人做起,循序渐进。所以我们常说,不孝顺的人,很难是一个好人。

所谓格物就是正心之术,也就是说我们的心歪了,要把心态扶正,心正了路就通了,你也就知道该怎么办了。比如他在龙场,之所以感觉到是绝境,是因为他的心歪了,心态绝望了,所以龙场就是绝境。而当他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开始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

有人说这是唯心主义,其实并不是,唯心主义讲的是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先有精神再有物质,但其实王阳明讲的心即理的观点,说的是一种关系,是一种我们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比如他说什么是忠孝仁义,用一颗真诚的心,对皇帝好就是忠君,用真诚的心对父母好,就是孝道,同样用真诚的心交友就是仁义。这些东西不是客观存在的,也没有标准。

再看第二句,有善有恶意之动,这就是王阳明的人生观,所谓人生观,就是你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你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王阳明的人生观就是人人皆可为尧舜,也就是大家都能成为圣贤。

他经常告诉弟子,心学是让人自信的学问,而自信的基础就是自尊,成为自尊的人,就要独立思考。

有些人一旦有点成绩就害怕犯错,希望做个完美的人,但王阳明说,不要玻璃心,犯了错误改正就好,这才是圣人之道。这也是我们能够理解的自尊。

其实很多人特别害怕别人的看法,说白了还是不自信,这是因为你认为你就比别人低,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心态。老齐自己也有过这样的转变,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就怕别人说自己干的不好。遇到不懂的东西,还要伪装一下,显得自己很专业,但是如今已经无所谓了,我的专业已经无需别人肯定,不懂的时候我也会很坦然的说不知道。

所以自尊其实来源于实力,你能不能拥有这份自信,能不能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能力。你不靠别人吃饭,甚至你在给别人饭吃,当然也就不会在乎这些人的观点。

内圣外王就是致良知,只要你能够按照良知行事,便可以创建功业,王阳明认为即便是声色货利,也没什么问题,只要你按照良知行事,也不必去搞存天理灭人欲那套。但老齐认为这个东西就比较难以拿捏了,每个人都有很多的借口,比如捞钱是为了做大官,做大官之后才能为人民更好的服务。很多人都是这么说服自己,走上不归路的。所以还是得说回到心学的起点,你这个人必须得本心光明。如果人品出了问题,那么就不能再致良知了,而现实中,人品出问题的其实反而是大多数。

每个人都有良知为什么有人却流芳千古,而有人却要遗臭万年,主要就是人生观出了问题,王阳明说,他们的心失去了本体,就是良知被遮蔽,不能够正常工作了,良知被遮蔽那么意念就有了善恶之分,那么良知是如何被遮蔽的呢,王老师说,习气所染,这个社会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学这套东西,也不愿意去致良知,所以也就形成了虚伪和客套,久而久之这反而成了一种社会习惯。大家置身其中,似乎也觉得本该如此。于是社会价值观偏了,人生观也就偏了,你自己也没有校正能力,也不愿意去读书学习,于是就会盲从,最终随波逐流,比如当今社会,大家已经没有信仰,那么金钱就成了唯一信仰,每个人都在为了钱出卖一切,而且并没有人觉得这个不对。反而社会以巨富为成功的第一标准。

第三句话,知善知恶是良知,这是王阳明心学的价值观。

王阳明说,他用了太多的苦难和磨砺,换来了良知二字,这个可能一般人无法理解。

王阳明认为造反的宁王朱宸濠也是有良知的,他在被抓后,也央求王阳明,说他的娄妃是好人,要王阳明替他安葬,宁王也在最后后悔了,当时利欲熏心才会不听娄妃的忠告,走上造反之路。宁王能说出这个话,说明他的内心也有良知,也知善恶,只是被利益遮住了良知。另外,那些大奸大恶之徒其实也有良知,即使是流氓也不希望别人这么称呼他,他们也发明了另一个词叫江湖大哥,其实江湖大哥就是大流氓,所以可见这些人心里也是有善恶之分的,也知道这玩意不光彩,只是自己骗自己而已。那么你有没有良知呢,肯定是有的,都知道该多学习,努力工作,为家庭打拼,但是到家后就被游戏蒙蔽了心智。编出一些理由欺骗自己,我都这么累了,再学习那就崩溃了。不如先犒劳一下自己。其实每个成年人都能分的清楚,哪些是良知,哪些是借口,只是他们不愿意遵循良知而已。

致良知有两个障碍,第一是懒,主要是懒得思考,认为社会上就流行这个,所以也就懒得去想,这到底对不对,是否是真的良知。第二是没有能力,像朱宸濠这样,发动战争造成生灵涂炭,任何人都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是他自己和他的死党却不知道,因为他们的良知被皇帝欲望蒙蔽的结结实实。

我们之所以知行不能合一,也是因为被私欲所蒙蔽。其实知行合一的知,并不是知道,而也是良知。

王阳明主张,思善念,行善举的知行合一,那些歪的斜的最好连想都不要想就对了。知行合一就是提高效率的法宝,有了知行合一你怎么想就会怎么做,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纠结。

每个人都有良知,但是良知的大小不一样,至于奋斗努力,怀有远大理想是好的,但是也要看看自己的良知大小,和你的理想是否匹配。王阳明说,心所安处就是良知,一件事,你持续不断的感觉到心累,就说明超出了你的良知。这里面重点是持续不断,每个人一路成长,其实总会感觉心累,但过一阵也就习惯了,这个从心累到习惯的过程,其实就是你不断成长的过程。但如果一件事,你干了几年还是心累,那么可能就真的不太适合了。

第四句话,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的方法论。所谓方法论,就是做事的原则和方式。

王阳明时刻告诉大家,要勤学苦练,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这是达到光明良知的过程,我们经常会被习气所污染,心灵就会产生很多毒瘤,这些毒瘤都是过错,只有我们勤学苦练,才能去除这些毒瘤,保持本心光明。善念和邪念会不断的形成冲突,如果我们不能持续学习,不断洗脑,那么慢慢的就会让邪念战胜自己,从而造成行为偏差。

王阳明讲指责别人也要有限度,当面斥责使得别人无地自容,他将产生非常羞愧和愤恨感觉,这种情况下,其实只会激怒他,让他去做坏事。

王阳明一贯主张是事上练,越是遇到紧急的情况,越是考验一个人的修为,所以他告诉弟子,一定要放到事情上去修炼,平常谈那些大道理都是没什么用的。遇到事情了,你还能如此冷静,那才是真的get到了技能。

讲完了四句教,我们看看王阳明讲的此心光明,内圣外王。

据说王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有的地方官是场场不落,他很苦恼,就去找王阳明,说我这公务缠身,没有太多时间过来修炼,这可如何是好。王阳明却说,我什么时候让您放弃工作了,记住工作即修行,心学不是悬空的,必须脚踏实地,所以请把我们的修为,放到工作中进行。在实践中去磨练。

在绝大部分人眼中,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工作的时候该怎样还怎样,只有在上课的时候,才会装出一副圣人姿态,这其实就没什么卵用了。你修行了半天,也不会对你有任何的好处。生活也不会有任何改变。老齐很能理解这个东西,因为我发现很多人学投资就是这样,你不能说他学习不努力,他也看了很多的书,但是却仍然追涨杀跌,依然胡乱操作。这就是将学习和应用割裂了。

大家要把工作生活和修行融为一体。不要把这些割裂开,比如有人学习情商,在课堂上可以很好地表现,有些人在工作中也能伪装,但是到了家里就原形毕露,这其实是没什么用的。所以面对最无害的家人,也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习惯成自然,逐渐你会有所改变。

所以修身和工作是一回事,把修身运用于工作当中,你就有了一种莫名的动力。就跟平常让你走路你觉得很辛苦,但是去健生房锻炼,就主动愿意跑上10公里。当你赋予了他不同的意义,也就会得到不一样的力量。当你被老板责骂,当别人不理解你,当加班到很晚的时候,不妨对自己说,这是在修炼,要忍住,于是你也就觉得没那么苦涩了。

有一次王阳明讲学,旁边有人吵架,一个人破口大骂,你真是丧尽天良,你的良心让狗吃了,王老师幽默的跟弟子说,你看这两个人也懂得心学,只是他们太过执着于别人,如果有骂街的精力来反省自己,那便是真正的良知了。所谓圣贤之道就是,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反思自己,那么天下就和谐了,老齐也多说一句,反思自己很重要,把责任放在自己身上,你才能改正,才能进步,相反总是指责别人的人,就很难进步了。

一味的去指责别人有两个坏处,第一看不到自己的错误,第二,自己也会生气,还容易得罪人。

那么我们平常该如何化解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呢?王阳明提供了一个绝招,那就是正话反说,比如历史上,舜是最孝顺的儿子,而他老爸则老想着害他。但是当遇到一对父子吵架的时候,王阳明却反过来说,说舜是最不孝的儿子,而舜的老爸则是最慈祥的父亲。这对父子秒懂,于是便很快和好离去。老齐解释下,说舜是最不孝的儿子,这其实是站在舜的角度去说的,他总在想自己不孝,所以才能尽孝。而舜的老爸,总想着自己慈祥,所以才处处为难,而在别人眼里,结果就刚好反了过来。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我们总认为自己有错,才能够克服错误,做对的事情。如果我们总认为自己没错,那么你就只能不断地去犯错误。所以你的心态,决定了你的方向。

那么别人的错误就不指责了吗?显然不是的,王阳明说我们指责别人,是希望他改正错误,而不是彰显自己,所以要做到不责而责,也就是怀着爱人之心,对他人进行批评和指正。

我们宁做榴莲也不做香蕉,榴莲就是爱的人真爱,不爱的人真讨厌。而香蕉就是可有可无,完全无感。这是在爆品战略里面的观点,每个企业做产品也要如此,做榴莲别做香蕉,不要企图去讨好所有人,把忠实粉丝留住就够了。

平定宁王之乱时,王阳明说了八个字,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就是抓住敌人心动的破绽,然后快速打击。

王老师的读心术非常厉害,他总是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别人的心思,然后找到那个深藏的痛点。在传习录里,王阳明提到过战国的超级纵横家,苏秦张仪,说他们两个人就是总能够切中对方的要害,然后在关键的地方下手。

苏秦原来去找秦王,但是秦王却对他嗤之以鼻,于是苏秦怀恨在心,秦国不灭六国,那我就让六国来灭你。于是他头悬梁锥刺股,发愤图强钻研六国之道,后来终于让他找到了这个支点,简单说就是趋利避害,先说他们的优势,让他们不要对秦国恐惧,然后再指出危机,如果不合纵就会出问题。最后抛出他的解决之道,就是建立六国联军,后来他自己成为六国宰相。苏秦的这套方法,也是我们现在的工作方法论,和销售技巧,先肯定对方的优势,挖出对方的痛点,提出解决方案。如果不先铺垫优势,对方可能不会对你建立好感,如果不挖痛点,对方很难听你的建议,如果没有解决方案,那就更是糟糕,就变成了大喷子一个。

张仪的做法比苏秦更加精致。比如他去找魏国,说你魏国这个地方太不好了,东南西北全都临敌,你们要一起对付秦国,他们其他国家都得从你的地盘上通过,而且也得在你这个地盘上打仗,谁要起个歹心,就顺手把你灭了。现在你最应该的就是依附秦国,这样你就形成了狐假虎威的效果,谁也不敢打你,他一打你就跟秦国接壤了。所以你反而是最安全。可见张仪这个方法,属于是挑拨离间,所以倒是干脆直接,顺着你的思路,说出即将发生的结果,然后扩大魏王心中最痛的那个点,最后给出解决方案。这是一种辩驳式的工作方法,我们不要否定对方,而是要顺着对方的思路,给出他们预期中不一样的结果。最后抓住痛点,然后猛扎,并且给出解决方案。比如你不同意领导的观点,那你不要上来就反对,而是应该说,我觉得您这个观点特别好,先怎么样,后怎么样,但是在中间还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风险是存在的,而且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麻烦,所以我建议不如这样,那么那种意外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您看会不会更好一些。通常这一套话术下来,领导比较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所以你在跟别人竞争的时候,应该多想想,他内心最底层的恐惧是什么呢?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研究,凡是对名利太过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多病而短命。太能算计的人,通常都是比较计较得失的人,通常很难平静,甚至会有严重的焦虑,你平常操心太多,算计太多,又很难算对,这样你就会很难受,如果不操心不算计,反而本心光明。所有都一顺百顺了。你最重要的是把当下的事情做好,而不是去测算未来。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之后,结果自然不会差。如果你光去想未来,而错过了当下的事情,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多想想,现在,就在这一刻,你到底最该干什么?

王阳明说,唯天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不要欺骗别人,更不要欺骗自己,不欺骗别人很好理解,不欺骗自己,很多人可能根本做不到,因为大家都太爱欺骗自己了,给自己找的各种各样的借口。

稻盛和夫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知行合一,无论你读过听过什么理论真理,自己不亲身实践一下也是毫无意义。那些圣贤,给出的道理都是非常简单的,但其实做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极其困难。这就是所谓的知易行难。

这本书主要讲了阳明四句教,告诉我们向内心去寻找答案,其实绝大部分时候我们都知道什么事对什么是错,也都知道该怎么做才对,我们只要遵循内心的指引,去努力就好。而且王阳明告诉我们知行合一事上去练,把工作当成一种修行,当你为工作赋予一个伟大的意义的时候,你就会有更多的动力。时刻想着,我在修行,一切都是考验,那么心底的良知就会被唤醒。也就不会再受到情绪左右了。

03

知行合一王阳明第三部

知行合一王阳明的第二部这本书说的是王阳明家训由三大部分构成,家训,家书,和家规。之后再更曾国藩家训,你会发现这两大圣贤对于家教的观念还是差距挺大的。

先看第一部分,王阳明家训,一篇文章叫做示宪儿,因为他的儿子叫做王正宪,大意就是,教导孩子们要多读书,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谦恭待人,节制饮食,不要说谎,不要与人斗气。要懂得自我管理,放低姿态。有容人的肚量。并且要心地好,做好人。

接下来拆开来看:

家训1勤读书。一定要读那些经典。更要从这些经典之中体会古代圣贤的大智慧。你悟出来的智慧才是你的,别人讲出来的智慧你是无法得到的。读书只是一个行动,让你接触到了别人的经验,知识和智慧,能拿走多少,能吸收多少,全靠个人的悟性。

王阳明将读书呢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苦读,背诵第二阶段是用心揣摩,第三阶段是自得于心。

读书第一要务是悟道,让自己本心光明。第二才是求知。这个千万不要搞反了。

做好你该做的事,不要因为别人对你的态度而改变。也就是别人对你不好,不应该成为你以牙还牙的借口。

家训3,学会谦恭。是真谦虚,而不是假客气。一定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才是良知本然,如果你特别喜欢金钱,就不要让别人失去金钱。

再看王阳明家书。来看一篇叫做尽人事听天命的文章。尽人事听天命并不是让你去用一个消极的态度对待考试。而恰恰相反是让你把功夫都用在考试之前。

下面我们再看一篇家书,走正确的道路,把道路走正确。这是王阳明写给他弟弟王守文的家书,告诉他要先从立志开始,树立目标。我们这一生呢,会遇到无数多个诱惑,甚至是压迫,这时候就要问你自己的意志是否坚定了,如果意志坚定,那么私欲马上就会逃走。

那么你有没有这样的志向,能坚持几年不破呢?

下面我们看如何脱离习气,自我管理。这里面所说的习气,就是坏的习惯的意思,王阳明说,恶念是后天的习气,而善念是先天的本性,本性被习气所扰乱,是因为你没有设定志向,凡是做学问的内心因为不良习惯而改变,被不良风气所占据,就应该好好的反省并端正自己的志向,你只要坚持下去,坚持很长时间,人的志向就会慢慢的树立起来。

其实人都是从众的,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知不觉就会染上一些习惯。对其中呢就有好有坏,好的习惯会帮助你成长,而坏的习惯就变成了习气。成为你成长发展的掣肘。比如我们明明知道闯红灯是不对的,但是在中国你就很难做到不去闯红灯。因为已经习惯了这种感觉,只要没有车,凑一帮人就敢往前走,但你说他真的是素质低吗?其实并非如此,这些人到新加坡去他一定不会闯红灯。就是王阳明的观点,不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我们心中缺乏那个克制。你的随心所欲违背了你的良知。这种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我们都知道躺着更加舒服,这就是习气,你能够更加舒服的躺着的时候,也就不愿意再去看书学习了。

看本书的第三部分,王阳明家规,首先是育儿方面,要先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引导他们学习礼仪,最后是劝导他们读书。

环境可以改造人。一个家庭当中也是如此,你们家就没有读书的环境,你要求孩子少打游戏,多读书,这就根本不可能了。老齐见过有些家长,吃完晚饭后,父亲和孩子分别在两张书桌上看书,母亲在旁边画画,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想不成才都难。

一个很重要的做人办事之道,一定是要想取之必先与之,你得先想办法帮他做点事,给他点好处,然后就很容易让他帮你的忙了。说话也是如此,你要想劝说别人听你的,就得先说点他爱听的东西,这样他才能够放下防御。你总打击他,必然让他像刺猬一样防御,即便你再有道理,也不可能说服他。

先要让孩子们做道德上的反省,你是不是孝顺父母了,是否待人友善了,是否诚实守信,每天都要反思一下。这些品德教育,要比知识教育更加重要。

老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模板,而模板的好坏呢和决定了孩子的好坏,所以做家长的,做老师的,一定要谨慎自己的行为,孩子的一些品行问题,大多数都能在他的父母身上找到根源。另外家长太成功,太强势也不好,很多家长对孩子要求太高,像管理流水线员工一样,管理自己的孩子,这就压迫了孩子的空间,比如父母太过于能说会道,这个孩子可能反而比较内向。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在家里,父母总是训斥他,压迫他,所以他也就养成了逆来顺受。出现了心理问题。

王老师还讲到一个特别关键的问题,也就是知识量,给学生讲的知识呢,不宜太多,但是一定要保证教会。而且要因材施教。这样他才能够不厌倦学习。另外王阳明也说背诵有的时候是必须的,因为小孩子实在是没有太多的辨别能力,所以说还是要家长来替他筛选一定的内容。并在冷启动的阶段强行的灌输。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他才能够去分辨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所以素质教育和灌输式教育,也要兼容。

为善最乐。

以上是这三部书的全部读书笔记。

老习惯,再自问一句:

你学了那么多东西,真正又做到了多少呢?有的东西呢,需要不断地对你洗脑,才会转变为行动。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从知道到做到这中间还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最后希望小伙伴有什么建议想法可以悄咪咪地在下面给我留言,一起成长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612评论 5 47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345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625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022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974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227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688评论 3 39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358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90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402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46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126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721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0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13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504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080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