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想不起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立志要做文学青年的,是高中,还是初中,岁月太过久远,已经无法回想。
早期印象最深刻的小说是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之后又好几年都在回忆那部小说里的场景,冒险故事实在是太符合少年人的心思,未知的探索永远最迷人。
十岁那年看了《小王子》,什么也看不懂,只觉得这书和童话故事有些不一样,可怪在哪里自己又说不上来。高三那年再回看,才恍然大悟这书写的真是好,百看不厌。
早期喜欢历史,中外挨个看,靠着记忆几乎能够把历史给捋一遍。后来明白历史也就是那么回事,再也没兴趣看下去了。后来倒好,迷上了小说,把历史忘的一干二净,现在几乎连皇帝排排坐都能搞混了。
先前家里没有书,看不到好书,每每总是借邻居的,记得早先一本《天方夜谭》一本《欧洲史》,竟然是我的启蒙读物,现在想来,对文学最早的理解竟然也是来自它们。
小学时候拿着姑姑的高中语文课本看个不停,喜欢那之中的文字,甚至是连配图都喜欢极了,可等到自己读高中,却发现最讨厌的东西竟然是语文课本,宁愿睡觉也不愿意去翻它。
那个时候哪里有什么意识,只记住了一大堆的名字,还有他们的代表作,然后以为这就是学到了文学,那个时候还真是搞笑。
事情的转机是因为王小波,看了他的书才知道什么就文学,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的开始读书。
按照常理而言,自己读书其实算是挺晚的,没有人指导,家里也没什么藏书,这大概是缺失感造成的吧,小时候读的书少,现在就拼命的读书,想把之前的补回来,有时候真的挺心酸的。
独立思考是从高二时候才开始的,明显是慢了一些,那个时候刚刚读到王小波,这意味着打开了自己新世界的大门,很喜欢这扇门,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真正走进这扇门里。
写作是从高三时候开始的,最繁重课程的时候我竟然一门心思扑在写作上,大概是韩寒的影响,自己也幻想着少年成名。那时候真是少不更事。写作如果真是那么容易,不知多少人都去写了。
对写作有些理解是在大学之后,那个时候,整天泡在图书馆里,读了不知道多少小说,回想过去,竟然有很多小说已然面目全非,完全想不起来。除了几个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作家之外,竟然再无其他印象。
开始有些创作苗头是在大二那年,很多灵感如井喷般而出,写了一些故事,可是自己并不知道这些故事为何而创作,写作于自己依然是个谜题。
有很多时候觉得已经长大了,可经历一些事情之后,又觉得自己似乎什么也不懂,完全没有长大,人生大概本就很矛盾吧,寻找一种意义我想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有很多时候,觉得写作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当灵感充足的时候也的确是这样,可当没有灵感的时候,自己完全手足无措,那个时候就像一个什么也不懂得的小孩子一样,那种无力感太过厚重,我几乎不愿意再去体验。可既然你要写作,就不得不面对这种无力。
有很多时候,我在想,写作者究竟该为自己写作还是为读者而写,想了之后,却发现自己也搞不明白,便也不再去想。后来读木心,看到这样一句:知名度来自于误解。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可还有很多不明白,但终归不纠结了。
如何写作与写好真的是两码事,虽然有了一些小小的感触,但终究是太少,自己还要继续磨练。
特别喜欢隔壁班的一个女孩对待事情的态度,她做起事来特别认真,总要尽心尽力,做到极致才行。虽然自己很喜欢,可终究没能学会,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一件非常需要学习的事情。
以前自己做事情总是无法坚持,甚至到了现在自己也无法保证。有很多事情本就是无能为力的,所以自己尽量不说大话,还是低调些好。
文学这条路真的太漫长,太难走,可是因为喜欢,还是会一直写下去的,因为喜欢而已。
20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