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上高中那会儿有微博,我可能就考不上大学了。
如果我上大学那会儿有微信,我可能就过不了四六级了。
对,我就是这么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
而我最大的诱惑和敌人就是——手机。
但是我没想到,我居然也有坚持日更一个月的时候!
7月1日至今天,算上今天这篇,我每天坚持写晨读感悟共计31篇。还另外写了一篇征文,和一篇影评。
这期间,我正常上班,偶尔加班,中途出差,偶有应酬,还参加比赛。
本来真的以为,日更一个月是件很困难的事,但是也真的没想到,我居然做到了!
今天看到很多灶友在群里打卡,晒链接,相信大家和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吧。欣慰、自豪,又有那么一丝丝意外。
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因为我们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忙,而日更要占用不少时间,我们竟然坚持下来了;情理之中,是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都有效使用了自己的脑力。
1.抵御干扰
白天都要工作,基本上写文的时间都集中在晚上,下班后。
但是想要专心致志地构思、再写字,还是有点难度的。
不是我们无能,实在是“敌人”太强大!
①外界
白天上班的时候就想好了,一下班就回家写晨读感悟。
下午的时候突然接到消息,一年见一两次的死党,从外地来了。
约!
等结束聚会,回到家已经不早了。
可是还有晨读感悟没写。怎么办?熬夜啊!
除了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候,尽可能地给自己“留白”。空出一些时间、空间给自己。读书、写字也好,学习做家务也罢,总之要减少无效社交,尽可能多地把时间用来提高自己。
②网络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数据,大概是说现在每人每天要解锁手机多少次,平均每5分钟解锁一次。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因为我就是这样。
好像下意识地,哪怕手机没响,没有新消息,也要时不时解锁去看一下。
既然解锁了,就顺便去刷一下朋友圈和微博吧!
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被一点点浪费了。
鉴于我有一个非常反感我手机不离手的老公,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为了减少冲突,我都尽量乖乖地不看手机。鉴于老公的反感,是出于对我视力的关心,我会给他解释说,我看手机是为了写晨读感悟,写完就不看了。我也会抽出时间,让他教我开车,或是与他出门散步,刻意减少自己看手机的次数,戒除“手机瘾”。
唉,我真没出息。为了男人,吓得连手机都不敢看了。
③固定时间远离网络
上个月工作量特别大,时间又紧,为了高效完成工作,我在上班期间关掉网络,手机也调成静音模式,屏幕朝下放。
嗯,实践证明,非常有用。
晚上写晨读感悟的时候,也是一样。尽量用电脑码字,把手机放在一边。毕竟我对手机的抵抗力太弱了。
当你有重要工作,或是事情比较多的时候,放下手机,关掉网络,真的可以提高效率。
2.科学规划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这本书中,让我看到了一个新概念:浮浅工作。
浮浅工作,是指事务性工作,通常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
同样的,书中也给了我们解决这一困扰的方法。
①做好计划
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是,准备一个效率手册,真的很有用。
提前列好第二天的待办事项,这样在做事的时候会比较有规划。
书中给出了更细致的方法。
把每一天的时间划分开,在笔记本上划成方格的形式。然后根据各个时段自己的效率高低,以及待办事项的轻重缓急来填写。将每一分钟都在方格里体现出来。
把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小事,列在清单上,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
我个人的习惯上,高铁、飞机这种相对安静、舒适的外出时间,可以随身带一本书看。我有很多书都是这样读完的。
读困了就睡,睡醒来再接着读,没毛病!
自从有了晨读感悟这回事,我就改在手机上码字了。
月初去出差,在高铁站候车和乘车的时间,就被我用来写晨读感悟了。
②合理安排深度工作
一句话,把最重要的事,放在自己效率最高的时候来做!
③分析活动深度
区分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把需要我们大量、深度投入精力的事情,放在前面。
写工作报告,定时复盘,写晨读感悟,这些都是深度工作,要在自己比较完整、高效的时间段来做。
刷朋友圈,就午餐等饭的时候随手来一下吧!
④可视化计分卡
制作一个计分卡,记录自己高效工作的内容和所用时间,以便给大脑及时反馈。
这个方法我没用过,打算以后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