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极不情愿地从桌前站起来,来到厨房准备晚饭,我在思考,我刚刚读完的那本书,为什么被译为《一辈子作女孩》(如果我没看错,书的原名是《eat、pray、love》)。
作为女孩,我就不用带着责任在假期里为我的女孩烧好一日三餐,我也不用因为新年逃离父母长辈兄弟姐妹躲在上海而心怀歉意,当然,作为女孩,我可以多恋爱几次,失恋了大不了大病一场,不用破产,甚至,作为女孩,我还可以多换几次工作,再也不用在体制内过一种越来愈糟糕的生活。
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质疑自己的婚姻(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有点作,当然,也许这就是命运),令自己陷入窘境,而后义无反顾旅行到意大利,用美食来疗愈自己;之后进入印度,在静坐与冥想中寻求平静;然后进入巴厘,在这里,收获了新的爱情。身为作家的她,把自己这一年的经历写成了书。书写的很真诚很坦率,想必也得到了全世界的好评。2010年还改编成电影,主演是奥斯卡朱丽娅罗伯茨(刚刚百度来的)。
作为一段追寻自我、寻求心灵自由与平衡的历程,全书充满了很多amazing的情节,比如药师的预言、比如在印度为远在美国的侄子祈祷,侄子夜睡苦恼的习惯奇迹般消失,等等。在将信将疑和无条件相信中,我选择无条件相信。这世间充满奇迹,只是未必是每个人都有缘分遇上。当然,穿插全书中的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以及作者对所在地风土人情真实的记录,对于几乎没有出国游历经验的我来讲,非常具有可读性。比如我周围的人都去巴厘岛度假,但我没有听到过一句和作者书里记录相关的信息。
当然,书里也充满了智慧的语言,云淡风轻中写出来,却让人久久回味。如果你读了,你一定会发现。
所以这样的女作家,当她过着别人眼里的幸福生活时,她却开始怀疑,我想她一定深信,那不是她要的生活和幸福,或者说,她内在的神灵告诉她必须放手,去寻找真正属于她自己的生活。
相比于她的内心之旅,我更喜欢书中无意呈现出来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不同人的生活态度。除了品尝世界美食把自己养的更胖这件事情我有点害怕外,在一个崭新的地方学习新语言、结交新朋友,和陌生旅人坐在街边交换彼此的故事,在陌生的地方听到召唤的寺庙钟声、被信仰召唤。。。。。。凡此种种,都是我这个身心困囿于小镇边界和日常琐事的妇人内心深处所渴望经历的。
但是,生活中,不是每个需要找寻自我的女人都有条件开启一段专属于eat、pray and love的找寻和疗愈之旅的。但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放下沉重的心理背负,像个身段轻盈的女孩一样,迈出轻快的人生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