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职场中的老好人,当了领导后却管不住下属,使得工作业绩下降。故事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热心肠的人,很乐意帮忙,和同事的关系都很好,为自己获得了支持,被推举当经理。做了经理后依旧和同事关系很好,没有领导架子。导致的结果却是管不住下属,对待下属总是像邻家小妹一样温柔,下属总是用各种理由逃避工作逃避责任,最后部门的业绩下降,她也被降职。领导还是需要适时地拿出点严厉来,不然就是在教下属不尊敬你,当他们发现可以不尊重你时,他们就会越发放肆,越来越不拿你当回事儿了。
想想自己何尝不是那个软弱无力的领导呢?大学时期,无论是当班干部,还是带领团队做比赛,总是拿不定主意,总是担心自己的决策遭到他人的反对,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宽容那些迟到甚至没有完成任务的队友。你在担心什么?担心自己的严厉会得罪他人,担心要求太高会让他们觉得不爽,担心他们退出比赛……说到底你是缺乏对于比赛的责任心,你将比赛放在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认为其他人的私事甚至更重要,队长尚且如此看轻比赛,何况其他人呢?在你心里,比赛似乎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其他人都是被请来帮你忙的,所以你在分配任务时总有些许不好意思,总是为他人的私事着想,何曾考虑过比赛是一个团队共同的事情?
当队友们都很积极很投入的时候,你又觉得自己的付出太少了,有点跟不上团队的步伐,你觉得队长一定要贡献最多,你又有点怯懦。其实领导不一定是为项目贡献想法最多的,但一定是最会分解安排任务,能够起到带领作用的人。
第二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孩子在学校遭到严重欺凌的事。或许是因为平日里这个孩子面对他人的欺负没有进行妥善的自我保护,才导致最后遭到严重欺凌。这也属于心理学上的“破窗效应”,你让其他人觉得欺负你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那么他们就会变本加厉。
想想自己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不会自我保护的人。小学时,因为性格内向,身体瘦弱,时常受到班里几个坏小孩的欺负,一二年级的时候受到欺负还会回家告诉妈妈,让妈妈帮忙解决,到了四五年级以后,就算受到欺负也不愿意告诉家人了,更不会告诉老师,是觉得老师不会管这些小事?还是因为觉得这种欺负没有给自己造成无法忍受的伤害?受到欺负时往往以沉默的方式进行自我疗伤,过度的沉默只会助长无理者的嚣张气焰。这种隐忍的态度一直持续到大学,持续到现在,你究竟在怕什么?
三
第三个故事说的是两个学生A和B一前一后向教授打招呼,教授当时在思考问题,只是“嗯”了一声。第二次再见到教授的时候,A主动跑到教授跟前说“我上次跟您打招呼您好像没听到”,教授虽然想不起来,但是日后A再跟自己打招呼时就会认真对待。而B觉得上次跟教授打招呼被冷落就是教授不喜欢自己,以后每每见到教授就都绕着走,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远了。
我们总是擅长用自己的主观臆测去揣摩别人的想法,经常把别人的偶然行为解读为消极的。你又何尝没有深受其害呢?敏感而脆弱的内心,自卑而被动的性格。面对喜欢的对象不好意思开口,不敢主动示好,别人一句随口的话语都有可能让你胡思乱想半个月。更多数情况下,你将非热情的反馈解读为冷淡甚至厌恶,削弱自己的存在感,怯于表现自我。你就是现实版的B。这样错误的解读只会更贬低自己,这样的做法只能让自己失去结交朋友的机会。时间长了,便成了一个孤僻而敏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