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诞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了。同时,它还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
身为一个中国人,从进入学堂的第一天起,就要和汉字打交道。从简单的笔画到复杂的汉字,从歪歪扭扭到方方正正,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这样的学习写字的过程。
不过,如果问你,“最复杂的汉字是哪个?”
我猜,大多数人脑海里都会出现下面这个字——
这就是陕西大名鼎鼎的“biang biang面”的“biang”(输入法已昏厥)。乍一看,这个字可真够复杂的,写起来怕是很头疼。怎么才能记住呢?在陕西有个歌谣:
一点撩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
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夹个马大王。
心字底,月字旁,一个小钩挂麻糖,坐个车子回咸阳。
歌谣的每一句都对应了这个字的一个部分,依照歌谣,我们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把这个字拼起来,是不是简单多了?
可能你也发现了,汉字竟然可以这样拼凑吗?
没错,“拼凑”真的是汉字造字法的一种,不过它的专业说法叫“会意”。
我们知道,最早的汉字是象形文字,就是用画画的方式造出来的字。所以,有人说“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比如常见的“日、月、山、水、草、木”等,都是象形字。
其实,除了象形造字,汉字还有另外五种造字法,分别是指事、形声、会意、假借和转注。这六种造字方法被称为“六书”。
有人可能会问,象形造字不挺方便的吗?看到什么,画下来就好了,形象生动可爱,还一目了然。确实,象形字能够准确地表达意思,可是,世界如此复杂多样,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用图画来表达,简单的事物还好说,三两笔成画,要是遇到复杂的事物,笔画太多,写起来也太麻烦了,还容易误事。
所以,古人就想出来另外几种新的造字方法。其中,“会意”就是一种拼积木一样的造字法。“会意”的意思,就是“会聚”不同汉字的“字意”,造出新字,表达新的意思。
比如常见的“武”,就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将“武”拆开,就是“止”和“戈”,停止干戈、阻止战争,这才是“武”的真实含义。
再比如,“爨”,光看这个字,哪怕是不认识,大概也能猜出它的意思。下面有火,火上有木头,木头上有个“冖”似乎是灶台,灶台上面还有个锅,锅两边有把手。这简直就是一幅生动的烧火做饭图啊!
没错,爨的本意就是“烧火做饭”,它就是由上中下好几个象形字部件所组成的会意字。
那么,除了象形字和会意字,其他四种汉字造字法是怎样的呢?汉字从古到今又经历了哪些演变呢?你的名字里的每个字,在被创造出来的时候,是怎么写的,又代表着什么含义呢?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都充满了好奇,那我推荐你读一读北师大汉字专家孟琢老师写的这本《汉字就是这么来的:走进汉字世界》。
孟琢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汉字专家,还担任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和古代汉语研究所副所长,他师从知名语言文字学家王宁先生,曾发表汉字研究、普及类文章近百篇,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级、教育部级汉字重点项目。
作为大学老师,孟琢老师积极面向社会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在多个网络平台开设课程,用趣味横生的方式,带领大家走进古老的汉字世界。《汉字就是这么来的》系列图书就是孟琢老师在博雅小学堂“讲给孩子的《说文解字》”音频课基础上策划的图书。
在这本《走进汉字世界》中,孟琢老师从汉字的起源讲起,用300多幅全彩手绘、文物图和汉字树形结构,为我们介绍了三千岁高龄的汉字的前世今生和演变历程,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结合丰富的插图,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汉字的六大造字法。
原来,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汉字背后,都蕴含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每一个汉字演变的过程,都和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读懂了汉字,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