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掌上舞之前,我们先说说芭蕾舞,芭蕾舞是一种欧洲古典舞蹈,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代。芭蕾在近四百年的持久历史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列国影响很大,传布极广,至今已成为世界列国都全力成长的一种艺术形式了。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
此文说的是掌上舞,我为什么要把芭蕾舞拿出来说呢?因为就舞蹈形式而言,芭蕾舞与掌上舞有太多相似之处。我认为芭蕾舞来自于掌上舞,在此基础上又融合了当地的舞蹈而成。因为有史为证,且听我慢慢道来。
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汉元帝病逝,由十九岁的刘骜(ào)继承皇位,是为汉成帝。汉成帝即位后,荒于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几乎全部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而我们的掌上舞就跟这个昏庸的帝王有关。
赵飞燕出生于公元前1年),赵氏,号飞燕,本巴郡阆中谯里人,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贫穷,,从小父母就双亡,后流落到京师长安,选入宫中为宫女,后来,赵飞燕就被汉成帝的姐姐阳阿公主收为侍女。在阳阿公主处学舞。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与杨玉环齐名,
“环肥燕瘦”这个成语就是讲的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被后人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汉成帝喜好微服出游,其实这也是他在民间猎艳的一个乐子罢了。有一次,汉成帝微服到了阳阿公主的府邸。阳阿公主见皇帝哥哥来临,那肯定要把府里最好的歌女舞姬搬出来给汉成帝上演一场秀了。而赵飞燕不愧为公主府中的头牌,一闪亮登场就吸引了汉成帝所有的目光,歌声婉转,舞姿轻盈,飘飘然若仙子下凡;美目盼兮间,那含情脉脉地回眸一瞥,千万种风情让汉成帝看的魂都飞了。好色的汉成帝宴毕就立刻将赵飞燕带回了皇宫。
当一个女人得宠的时候那就如同坐上了直升机,受宠的赵飞燕被汉成帝封为婕妤,接着再用心计干掉许皇后坐上皇后的宝座。同时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也被封为昭仪,姐妹俩专宠后宫十多年,但唯一的遗憾是都同样没有子嗣。
汉成帝得到一把绝世古琴后赐给了赵飞燕。抚琴而歌,继而飞舞翩翩,汉成帝听音观美,不胜乐哉,
赵飞燕有种拿手的舞步,她可以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这种舞步令成帝十分着迷。成帝为她举行的舞技表演设在后宫太液池中的瀛洲高榭上。成帝以玉环击节拍,冯无方吹笙伴奏。赵飞燕跳起《归风送远曲》。突然一阵大风起,赵飞燕险些跌入池中,多亏冯无方抓住她的裙裾,赵飞燕这个天生的舞蹈家就是不一样,面对横生变故,也不惊慌,反而顺势让一只足尖点在冯无方的手上继续表演。幸好赵飞燕体态轻盈,冯无方的托力才能坚持,赵飞燕随风扬袖飘舞,好像要乘风飞去。令汉文帝看得如痴如醉。一会儿,风停了,赵飞燕的裙子也被抓皱了。从此宫中就流行一种折叠有皱的裙子叫“留仙裙”。据传汉成帝怕大风把赵飞燕吹跑,还特地为赵飞燕筑起了“七宝避风台”居住。
因此舞以足尖点在手掌之上,赵飞燕又是汉成帝特宠的皇后,于是汉成帝就赐名此舞为掌上舞,赵飞燕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汉成帝担心赵飞燕在手掌上跳舞的安全,于是命宫女手托水晶盘,令飞燕盘上歌舞助兴,赵飞燕在盘上如蜻蜓点水般随风逸翩翩起舞,身形旋转如飞,就象仙女在万里长空中迎风而舞一样优美自如。赵飞燕的绝妙舞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给汉成帝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成帝对她更加迷恋。
赵飞燕是掌上舞的第一人,后来能跳掌上舞的人其实还有许多。有腰围一尺六寸的舞姬张净婉,有秦淮舞女许翠琳,有西晋名臣石崇家的舞伎绿珠,唐代杰出的舞蹈家公孙大娘,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写过清平调三章,诗中说“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更让赵飞燕这个绝代美人名扬海内外。唐代诗人徐凝作《汉宫曲》题写了:“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她在很多大诗人的诗赋中都占了一席之地,
当然赵飞燕不止给我们留下了优美如仙的掌上舞,还给后人留下了另外三个成语典故,分别是燕啄皇孙、红颜祸水、秋扇见捐。但最终赵合德被赐死,赵飞燕被贬为庶人,令其看守陵园,继而赵飞燕自杀身亡。虽然曾经万千宠爱集一身,但是却落了个凄惨的结局。
真是自古红颜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啊!但这些俱往矣,赵飞燕依然是历史上著名的舞蹈家,她留下来的掌上舞也成了中华舞蹈宝库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而且至少比法国的巴蕾舞要早了1700多年呢。
喜欢的小伙伴们请举起你们高贵的小手来收藏、关注哦!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也欢迎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