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筱筠,母乳喂养指导。
今天和你分享一些新生儿安抚技巧,好不好?
所谓安抚,就是安抚哭闹的新生儿,也就是我们安抚的是“哭闹”。
那么关于哭闹。
我们都会很希望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因为这意味着他健康的来到了这个世界。但是,在接下去的时间里,我们会发现,我们开始不喜欢这种哭泣。
其实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婴儿有这样的哭泣能力是感到高兴的,因为这是他们非常了不起的能力。
对于一个刚出生的宝宝来说,他可以不会说话,不会微笑,但是他必须要会哭。
我们有一句俗话叫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说明我们的孩子是靠哭泣来发出求救求生的信号。
也就是说
会哭泣=生存的机会。
越是哭泣=得到的食物和关注越多=越大的生存的机会。
因为一哭泣,就立刻激发妈妈的本能去满足他的需求。
比如妈妈在卫生间,孩子一哭,裤子都来不及穿好,就先跑过去了;又或者妈妈在吃饭,孩子一哭,立马放下碗筷去抱起孩子。
哭闹的时候,妈妈会立刻做出反应,是饿了吗?是渴了吗?是尿不湿要换了吗?是衣服搁到了吗?是冷了吗?是热了吗?是想我抱一抱了吗?然后妈妈会把他搞舒服。
所以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碰到一个哭闹的宝宝,我们首先需要排除他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可是如果在排除了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之后,
仍然还是在哭闹!!!
而且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了和安抚不了的哭闹!!!
我们怎么样也无法解开为什么哭的谜题
这样的时候我们遇到过吗?是不是让我们很头痛?
在英文里,我们把这样的情况叫做colic,在我们这里,我们经常会说,这样的孩子是肠胀气。
colic的定义可以用三三法则来概括。这是莫瑞斯医生提出的。
“三三法则”的意思是说:如果婴儿每天至少哭泣3小时,每周至少3天,至少连续出现3个星期,就说明他出现了colic。
那也有些医生认为,即使婴儿还不满足“三三法则”,只要是在没有明确原因的情况下,频繁出现不可控制的尖叫,就可以认为他存在肠绞痛或者肠胀气。
我们会发现最难安抚——莫过于肠胀气的孩子!!!
为什么我们有这个三个月的说法呢。
因为3个月后,我们会发现这种持续哭泣会呈现慢慢消失的状态,所以很多医生提出了“三个月”这样的数据。
但是我们忘了一点,对妈妈来说,孩子的哭泣,怎么可能忍受的了,身体的各种激素都在释放,有些时候甚至会崩溃。
还有管什么追奶啊之类的。
所以我们会发现要搞定追奶,搞定乳头混淆,搞定睡眠。安抚,安抚colic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要教会妈妈的事情。
通常我们会告诉妈妈说:等待!3-4个月之后,肠胀气就会自然缓解了。
那我今天并不是要跟大家分享肠胀气的知识,只是借肠胀气这么一个最难搞定的,来跟大家分享安抚。
为什么会有colic呢,为什么会有如此无法缓解的哭闹呢。
解释的理论很多,但是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缺失的第四期”的理论。
什么是“缺失的第四期”呢?
我们人类的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未成熟的,为了照顾大脑,因为我们是靠智商活下来的么,所以我们是提前从妈妈的子宫里出来。
宝宝在我们肚子里的时候,大脑是迫不及待的优先在生长,大脑的发育必然导致头部体积增大。
如果不提前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话,宝宝的头就会过大就会被卡在产道里。要知道,现在的情况已经是出来的时候需要挤压头部,把头部挤成尖尖的才能出来了。
但是即使是提前出来,头部的发育也还是没有完成的,出来之后我们还需要在妈妈的怀里度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大脑在快速发育我们的身体也在快速的发育。
所以,为了让我们的婴儿能够安全的早点出生,并且出生之后也安全成长,我们必须要为之付出的代价就是,要花力气去模仿子宫的环境。
还好我们人类从四肢行走变成直立行走了。我们解放出了双手,可以把孩子抱到我们胸前,如此来模仿子宫的环境。
其实我们也会发现越是在一些文明没那么进步的地方,他们就越是如此做的,比如背巾,背篓等。
这也足以说明,把孩子放在我们身边,抱在我们怀里,是我们的祖先在做的事情。
如果我们拒绝给我们的宝宝提供类似子宫的环境的话。
就好比是袋鼠妈妈拒绝小袋鼠呆在自己的袋子里一样,这是很不可理解也是很荒谬的事情。
所以从“缺失的第四期”我们发现了——
孩子出生之后(前3个月),本来应该是在妈妈子宫里度过的,但是提早出来了,所以他是适应不良的。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子宫内环境与子宫外环境的区别对比,就知道为什么适应不良了。
1)包裹 ——非包裹
2)嘈杂的声音 ——安静(有时候刻意安静)
3)摇晃 ——非摇晃
4)无时无刻的吸吮 ——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手,给自己吸吮
5)温暖 ——温度有变化
6)与妈妈无时无刻在一起 ——有时候需要离开妈妈
7)以及其他更多。
左侧的是子宫里的环境,一横杠过去,对应的右侧是出来之后的环境
那么一个叫做卡普博士的,就提出一个假说——镇静反射
其实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胎儿在子宫里如此安静。而不是大哭大脑,拳打脚踢。
即使是在孕后期,子宫容量已经完全装不下宝宝的时候,他也仍然安安静静的呆在子宫里。
但是出来之后呢,瞬间差距怎么就那么大了呢。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宝宝出生之后有很多反射在,比如跨步反射,抓握反射,莫罗反射,吸吮反射。
那么镇静反射也是其中之一。
在子宫里就开始有,出来之后仍然还在,没有消退掉。
开启镇静反射的必要条件,就是胎儿在子宫里感觉到的一切。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包裹--2)侧躺/趴着---3)嘈杂的声音---4)摇晃的感觉---5)吸吮
这个镇静反射的存在,让胎儿四处乱踢,不会去拉扯脐带,不会让自己随便乱打转。
其实对成人来说也是的,想象一下,你在海边,浪潮起伏,在吊车上来回晃悠,是不是超级舒服。还有当我们在车里,汽车款此款次的声音,还有摇摇换换的感觉,是不是特别容易睡着。
好。接下去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开启婴儿镇静反射,提供类似子宫环境的安抚技巧了。
我今天要分享的呢主要是结合了卡普博士的5S法以及还有其他的一些安抚方法。
还有我在多年的睡眠课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妈妈们教给我的方法。
我做了一个梳理,也拍摄了一些视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把子宫里的激活宝宝镇静反射的重要点分为以下5方面。
包括1)包裹--2)侧躺/趴着---3)嘈杂的声音---4)摇晃的感觉---5)吸吮
我们逐一来分析。
第一是包裹----宝宝喜欢被抱在怀里,这一点我们毋庸置疑。
宝宝喜欢被抱在怀里,除了我们说的跟妈妈呆在一起,有妈妈的温度之外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相比较于在床上,他是在包裹的状态的。
那我们也会发现一些不太有抱孩子经验的人,他们抱孩子就是松松散散的,他们不敢抱住宝宝,只敢轻轻护住他,那孩子通常都会不肯,原因是什么?其中重要的原因也是没有包裹。
因为宝宝在子宫里的时候,他可是被包的超紧的。
第二是侧躺/趴着----首先必须强调,出于睡眠安全的考虑,宝宝需要仰卧睡眠,如果一定要侧躺或者趴着,一定是在有人看着的情况下。
在宝宝心情好的时候,仰躺着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是在哭闹的时候,这样躺着很容易激发莫罗反射。
什么是莫罗反射——来看一段视频
这种反射是人从灵长目种系进化来的遗存现象,它显示了幼畜遇到紧急情况伸出四肢抓住母畜的能力。
比如我们看图片中的猴子,母猴在行走过程中是四肢都在地上的,所以他没有空出的手可以拖着小猴,小猴只能自己抓住妈妈。
母猴无法直立行走,所以没有解放的双手来抱小猴,小猴只能自己抓住妈妈,尤其是在紧急状况下的时候。
很多妈妈会说,抱睡放下特别难,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在抱睡到放下的过程中,如果动作过快,就会让宝宝有这种自由落体的感觉,激发他的莫洛反射。当然如果是一个敏感的宝宝,动作不快,可能也激发出来了。
同样的,在我们把安抚好的宝宝,在抱着到放下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是否有激发出他的莫罗反射。
我们有没有观察到医院里的医生护士,还有我们长辈,都告诉我们说,孩子要侧着睡。我猜想一方面他们的确是认为侧睡能减少窒息,因为当年的美国儿科学会有一段时间就是这么说的。
另外一方面是不是他们也观察到了侧睡的时候,孩子更安静,更不容易醒来呢。
刚刚说的是侧躺——原因是仰躺容易激发孩子的莫罗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