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基层减负要“不松懈”。开展基层减负,是为了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到基层治理以及抓落实求实效上来。但部分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及干部激励奖励机制没有及时的介入,导致“减负”工作偏离主线,落实显得“捉襟见肘”。深究其实质,基层减负,松绑的是形式主义的束缚,拧紧的是实干担当的状态。因此,把为基层减负与整治不作为、慢作为问题有机结合,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避免责任虚化缺位,才能防止“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
基层减负要“找根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仅贻误工作、劳民伤财。这些问题表现在基层,根源在思想,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更往深里究,就是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最终会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公信力,使我们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基层减负如同拆房,必须先向上溯源,自上而下拆除。唯有找到“根源”,树立正确政绩观,才能为基层“减真负”。
基层减负要“加动力”。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稍有不慎,忙中还会出错。头顶“压力”,心无“动力”,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无过的“躺平”思想。因此,要加快基层减负和基层治理的步伐,不能一味的给干部压力,也不能因为减负省略必要工作,要把重心转移到“提效率”上,要多运用信息化手段,让数据“多跑腿”,让干部群众“少跑路”,以“智慧办公”跑出基层减负“加速度”。同时,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在正向激励上下功夫,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约束和激励并重,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让干部想为、愿为。另一方面,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及时为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做好澄清正名工作,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让干部能为、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