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假期很快就结束了,时间总是在悄然无息之中流逝,无人察觉。只有站在事物结束的时刻才会恍惚茫然地发觉,就好似在田地里,突如其来地望向受风吹而摇摆的稻穗,之后,忽然间稻穗就变得黄灿灿,也才发觉秋天随着秋风来了。
所以,在国庆假期收假的第一天,我想介绍一部关于时光、关于爱情的电影--《恋恋风尘》。
“初中毕业后,因家境不许,15岁的农村少年阿远(王晶文)放弃学业来台北做事,初尝人生的辛苦,却仍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着。一年后,阿远青梅竹马的恋人阿云(辛树芬)也来到台北,了解到现实的台北同阿远信里所描述的,是两个世界。可是困顿的环境并没减少他们的快乐,因为他们拥有彼此。 阿远服兵役时,因为有每日抵达的书信,孤身在台北的阿云起初并没感到有多孤独。然而日子久了,遥远恋人的纸上诉情总比不过现实生活中鲜活男孩的低声耳语,加上对未来怀有的恐慌,阿云在阿远退伍前选择了嫁作他人妇。伤心虽有,阿远也只能选择抑压。”via豆瓣简介
侯孝贤导演的早期电影总是关于台湾,以及青年人从小到大在台湾乡村的故事。这些故事总是围绕在家庭的琐碎之间展开,再加上侯孝贤喜爱运用长镜头,缓缓讲述着人的生活遭际,因而他的电影会有沉闷的感觉,就好似这样的生活也在我们身边发生着,毫不惊奇,让人难以忍耐如此平淡的影像。可喜欢侯孝贤导演的人,也是喜欢他讲述故事的朴素和影片里的生活随处可见,以及一股平凡人可感受到却模棱、不可名状的忧愁在影片肆意流淌。这一股忧愁是侯孝贤电影里的伟大,是超越了平常人理解后,导演对世事人情理解所赋予给影片特有的情绪。
《恋恋风尘》是编剧吴念真与自己初恋故事改编而来。而他的名字念真,来由于他的初恋姑娘“阿真”,与姓氏“吴”连起来,他的姓名便多了一丝丝的忧愁,也让人觉得哦,原来是这样的一个痴情男子。挖掘下去,会有一段故事,这段故事在侯孝贤导演手里成了《恋恋风尘》。但是按照吴念真的说法,这是一个已经过去了的岁月风尘故事,值得记忆但不怀念。而作为全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用短短篇章讲述了平常生活里的辛酸、痛苦、磨难,让人一顿,却又不得不劝解自己生活就是这样忽如其来有些灾难,挨一挨就过去了。如果有兴趣,可以拿来读一读。
我讲跑题了,那讲爱情吧。我总害怕讲起爱情,因为我知道一个从来没有经历爱情的人,谈论爱情这件自己都没有经受过的事情,会虚假、不可靠甚至让人觉得一切不过是作者说得轻巧罢了,所以我尽量不讲述维持爱情的方法,也不讲述爱情里发生的故事。我只想讲一讲看完恋恋后,我对于爱情这个复杂事物的一点私人感受,即少年的爱情总是会因为某种原因而支离破碎,以及它抵挡不了漫长岁月的冲击,容易变得不可靠。
这某种原因大抵是少年的稚嫩,或者无力承担一切应当是自己承担的责任。最为致命的是相处异地,而又经受长时间的分离折磨。在后者里,任何曾经为人赞叹的淳朴、真挚感情都会由于陪伴缺失而变得脆弱,在某个穿插而入的异性攻击下,模糊而遥远的情人变得更为虚假,眼前的异性更为真实,更为体贴。这是异地恋总是辛酸、短命的原因。等待在此时的爱情里则被赋予了某种神圣、纯洁。当然,最先选择离开的那个人不一定就是对爱情背叛,这不过是一种生命里的选择,一种等待不了折磨自行离开寻觅他人欢爱的选择,是成年人世界里应该被接受的爱情模式。
被嗔怪的应该是时间。因而时间,这另一具有魔力的概念,在异地选择长久地分离的情侣眼中便变得残忍、具有摧残世间一切坚韧事物的魔力。在岁月的漫长里,逐渐地两个曾经相互依偎在人间扶持着共渡生活难关的年青人不再需要彼此,一月二、三十封的信件不再互通,敲下的微信文字变成苍白无力的吃了啥,醒了吗,睡了呀!直至别人告诉,才意识彼此的生活早就没有在同一轨道。于是岁月变成风尘,变成那些随风飘扬而去再也无法言语的过去。
岁月的残酷的魔力,至此,任何一个站在事物结束时刻回顾过去的人都会看到,哦,原来时间是以这样的方式存在于人世间来作用于事物,提醒人们时间的确实存在。所以,才会产生一种恍惚,忧愁。就像站在茫茫的稻田里、山谷里,回头望,稻谷、树木一切静好,可自己确实只剩自己了。
希望,生活里的大家还是岁月可期,此情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