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每次到了年底,或者年初的时候,朋友圈或者公众号就会刷起一阵“年度计划风”,有些人写的非常详细,有些人仅仅是寥寥几句话。实际上,很多人都是为了做计划而做计划,今天是5月10日,问自己两个问题。
1.你还能立马想起你的年度计划吗?
2.如果想起来了,年度计划完成了多少了?
如果能不假思索回答出来,恭喜你,你已经是在成功的路上狂奔了,而别人还在爬行。
如果没有回答出来,没关系,因为很多人都一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在“计划”这件事情上,多数人都有三个错误的认知。
误区一:长期计划好高骛远
长期计划,类似于5年计划、3年计划,甚至连年度计划,都属于长期计划。而很多时候,这些计划,都是在身边朋友的影响下,随波逐流而做出来的,做出来之后,很多人连一星期都坚持不下来。所以你经常会看到,元旦过后几天,有很多人在朋友圈说XX计划,打卡XX天,不到半个月,这些人该原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问题就在于很多人根本没有能力做长期计划!
徐小平在谈论创业找融资的时候,就说到,初创企业的创业投资不要好高骛远,一定要拉五千万,然后给出超过50%的股份。一般来说,创业公司第一笔投资只需要拿1年左右的钱,而你只需要给出15%左右的股份,等你第二笔找融资的时候,是建立在发展了1年的基础上,这时候,可能你给出15%的股份,就值几千万了。
中国有句老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确实有道理,时代变化这么快,何况你自己。长期计划可以有,前提是你有能力把长期计划分解成多个短期计划,并定时反馈、总结、纠正。
误区二:短期计划挑战不可能
保守一点说,60%以上的大学生,真正学习的时间,就在考试前一星期,甚至就是考试前两天,为的就是能够低空飘过60分。而最终的结果是,不少人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等科目上挂科。
这就是短期计划的误区,并且很多人美其名曰:没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是的,你看到别人能做到,也相信你自己也能做到。但是你没看到别人背后的努力,没看到你跟别人的差距。有些人看着别人每天跑步10km,于是你也想模仿,跑了两天,脚痛到不行,就放弃了。实际上跑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现在基本每两天跑5公里,那是因为运动量足够了,并且跑多了,膝盖就痛,所以维持这样的频率。
误区三:什么事情都要计划
学习时期,最常见的,每天背50个单词,2个月基本能背完一本单词书,然而两个月之后,你可能就背了200个单词。
这个原因在于:行动比计划更重要
当然,特指比较简单的任务。每天跑5公里,每天背50个单词,每天睡觉前看半小时书,这都是你想做就可以做到的,只要你行动就可以。
说到这里,总结一下3个计划的方法:
1.长期计划需要建立在自己有能力做精细化管理,把长期计划分解为若干个短期计划,并且长期计划过程中,能够预知“变化”,让计划跟得上变化。实在赶不上变化的,那就只做短期计划。
2.短期计划要切合实际,考虑可行性。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说到,对于普通人来说,短期计划可行性有两个衡量标准:(1)别人已经做到;(2)我与那个人没有太大的差距。
3.简单的事情,就不用做计划了,养成习惯就好了。执行比计划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