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和别人分享玩具是一种什么体验?太多人小时候都有这种“血泪经历”。
网友“慧“说,小区里有个七八岁的男孩不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泡泡机,有个奶奶就一直指着他说自私。
还有网友说,朋友家两个双胞胎为抢玩具闹翻,爸爸妈妈一致要求哥哥把玩具让给弟弟,还美其名曰:“你是大的,要让给小的。”
被“强迫分享”的悲催经历让不少人留下心理阴影,但美国一个妈妈却用实际行动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这件事在前段时间也刷遍朋友圈。
一、我的孩子没义务和你分享
一位名叫Alanya Kolbergd的母亲带着儿子去公园玩。正当她儿子兴致勃勃地往外掏出自己的玩具,突然发现自己被围观了。一堆陌生孩子围过来盯着他的玩具,还有至少6个孩子伸手想拿。儿子当场就懵圈了,下意识地把玩具紧紧护在胸前,紧张地望着妈妈。↓↓↓↓
碰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家长会开始对孩子“循循善诱”:“把玩具分给小朋友玩吧,你要懂得分享!” 如果孩子不愿意,一些“大方”的父母甚至还会开始“贴标签”:“怎么这么小气?你一个人又玩不来这么多。”
然而,这位美国妈妈却做了一个与大多数父母不同的决定。
她告诉儿子:“你可以对他们说‘不’,你不想给,就拒绝!”得到了妈妈的支持,儿子马上勇敢地拒绝了那些孩子。而那些被拒绝的孩子却转而向他妈妈告状,说她儿子小气。
紧接着,这位妈妈认真地向这些孩子解释道:“那是他的玩具,他没有必要一定要和谁分享,他已经说‘不’了,如果他想要分享的话,他会和你们分享的。”↓↓↓↓
事后,这位妈妈将这整件事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到了网上,帖子开头的第一句就是“我的孩子没义务和你分享!”,这个帖子被转发了20多万次。
她在文中写道: 我当时遭到了很多家长的鄙视,但我一点都不后悔。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一个成年人,在公园里吃三明治,你会被任何一个陌生人要求分享你的三明治吗?
当然不会!任何一个有教养的陌生人,都不会直接伸手过来抢你的三明治,更不会因为你的拒绝而表现出不高兴。↓↓↓↓
所以,那些鄙视我,说我和我儿子不礼貌的人,请你们想想到底是谁不礼貌?是那些在别人明显不情愿还强行索要别人东西的陌生人,还是我“不愿意把自己玩具给几个素不相识的孩子”的儿子?↓↓↓↓
我并不是小气,我的目的只是想告诉我的孩子,如何像大人一样行为处事。我知道有些人因为从小不懂分享,长大变得自私自利。
但我知道更多的是,很多人因为从小想说“不”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一辈子都不懂拒绝,害怕说“不”,只会讨好别人,却不会照顾自己。在不断满足别人的各种要求中,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而我,就是这样的人之一。↓↓↓↓
卡森(她儿子的名字)并不是一个不会分享的孩子,我是他的妈妈,我比谁都了解我的儿子,他想分享的时候自然就会分享。
那天他带那么多玩具去公园,其实是想给我朋友的女儿一个惊喜,分享给她玩。玩具是他的,在我们买回来送给他的那一刻就属于他了,我没有资格替他决定应该分享给谁,谁也没有资格要求他一定要分享给谁。↓↓↓↓
这件事在网络上掀起了讨论热潮,有一大波妈妈为这个母亲点赞:
“有些人根本不能理解她想表达的意思。她不是不让孩子分享,她是在教孩子从容的自主裁定和控制。没人有义务和陌生人分享。先要破冰,大多数孩子在放松和准备好以后是很愿意分享的。”↓↓↓↓
“孩子们需要分享公共设施比如公园里的那些玩具,滑梯和秋千等。但是他自己的东西比如T恤或者鞋子之类的,他没有必要分享自己的私人物品。真可笑,现在人真疯狂。”↓↓↓↓
二、强迫分享背后的强盗逻辑
1.强扭的瓜不甜
强迫分享最大的问题在于“强迫”。家长逼迫孩子分享的时候,是不是同时也在告诉他:可以用强行的方式要求别人做不想做的事?
强迫分享的本质是:家长利用自己的权威,逼迫孩子。而这种权威本来就是建立在一种不对等的关系上。
但对于这种不平等,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反而打着“分享”的旗号,自认为在孩子心理播下“乐于分享”的种子。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被老板强行要求发朋友圈,替公司推广宣传。这时大家会在心里大骂:朋友圈是私人的,凭什么要替公司转发?
有一个同事形容自己被迫发朋友圈时的感觉说:“说不出来的一种感觉,感觉自己不是个人。”
既然被强迫的时候我们觉得不被尊重,为什么不能想一下,我们强迫孩子分享的时候,他们是什么感受呢?“强扭的瓜不甜”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不过事情到了教育下一代身上,却变了味。
2.你侵犯了我,还一笑而过
只要稍微换位思考就知道,我们的口红、房子并不愿意拿出来和别人分享,凭什么强行要求孩子和别人分享玩具?别人没有的东西,我们凭什么就应该无条件分享给他?这种逻辑的荒谬在于:用道德绑架的方式侵犯人对私有物的支配权。
就如同不少键盘党标榜的:明星那么有钱还捐款那么少,是人吗?王思聪砸那么多钱在网红身上,他为什么不做慈善?
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哪条法律规定,有钱、有资源、有优势的人必须要付出?
网友“爱猜想”说了自己的经历:直到现在,她都清楚地记得八岁的时候,小姨给每家女孩买了发箍,分着分着少一个,其中一个姐姐没有,哭得很伤心。她妈妈就把她的发箍拿给那个姐姐。她说,懂事的孩子最可怜,会哭的娃有奶吃。她不明白,为什么别人没分到玩具,妈妈就要牺牲女儿的利益来成全别人?
三、分享的本质
我们从小被要求分享,被教育:分享是将一份的快乐变成两份,分享能够收获友谊。而又有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孩子学会分享?
很显然,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从分享中变得有爱心,收获友谊,收获两份快乐。分享应该伴随的是温暖和愉悦,而不是让分享伴随着失去和痛苦,让孩子感受分享的美好才是我们的初衷。
失去和痛苦的感受只会让孩子更讨厌分享这件事,以及不喜欢那个被分享的孩子。只一味的执行“分享”动作,而背离初衷,到底是孩子不懂分享,还是我们不懂分享呢?
我们需要让孩子感受到(对,是感受到),在分享中可以结识好朋友、拥有一段快乐的游戏时光,而且分享不会失去只会赢得更多。如果感受不到这一切,作为妈妈我连自己都无法说服,如何去要求他。
懂分享的意义才是分享存在的前提,就像懂得爱是爱情美好的前提。有的老一辈父母,强迫我们在适龄时候硬逼相亲,为了结婚而结婚,这就是不懂结婚是为了幸福,而把结婚当成了必须做的事而强制执行。
分享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愉悦自己,谈情说爱也一样,只为悦己。
四、孩子为什么不分享?
在谈论孩子该不该和别人分享玩具的时候,还应当讨论:孩子为什么不分享?是不愿意,还是做不到?
2-3岁的孩子,孩子的物权意识在萌芽。他们开始将自己和他人区分开,并逐渐将这种区分延伸到物品、玩具上,像模像样地将自己的所属物品“保护”起来。这其实是孩子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
“我的孩子拒绝与任何人分享他的玩具,当其他小朋友要玩的时候,他还会把玩具夺回来,大喊:‘不许你碰,这是我的,不是你的!’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愤怒的出手打人。”
对于这样始终抗拒分享的孩子,强迫反而会带来更大的抗拒,家长务必不能强迫,而是要找到自家孩子不愿意分享的真正原因并加以引导。
但大部分孩子不是这样始终抗拒分享,只是在某些时候不喜欢、不情愿,我们应该包容这些时候的存在,我们自己也有不想和人分享的东西啊,孩子为什么不可以有?偶尔的不分享并不是自私。
五、家长怎么做?
要想让孩子发自内心分享,家长可以参考以下方式:
• 在孩子的物权敏感期,也就是2-3岁的时候,不要和他较真,顺着他即可。这样做有利于孩子建立起清晰的物权意识。
• 等这段时间过了,引导孩子观察别人的情绪。告诉孩子,别的小孩很喜欢他的玩具,如果不能玩到,可能会不开心。但要不要分享玩具,自主权应交到孩子手里。
• 在其他孩子愿意把玩具分享给你的孩子后,问他是否开心,孩子点头后,可以再告诉他:“你把玩具分给别人玩的时候,他们也会很开心的”,然后就此打住。
•让他知道分享不等于失去。分享出去的玩具都是还能要回来的。如此一来,孩子的焦虑就会大大减小。
家长最不应当做的就是给孩子贴标签,说他们“自私、小气或者霸道”。要知道,你的标签可能会毁了孩子,他们要么躲下标签下,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人;要么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对大人失去信任。
“分享”不是万能灵药,不要强迫自己的孩子分享,也别要求别的孩子分享。“强制灌输”的祸根在今天种下,不远的将来,你可能就会得到一个胆小畏缩的孩子。
我以为,教育没有“理所当然”,只有一次次的思考和打破常规,然后,在言行中给孩子做好长期的引导和示范,静待花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