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秦国吞并六国战略上关键一战,此战后,秦国确立了对六国的优势,拔掉了最后一颗钉子,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史书对长平之战进行了戏剧性地描述,使这个故事难得的丰满。此战中,秦赵两国上至国君下至将帅都进行了精彩的表演,使得这场战争跌宕起伏,扣人心悬,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使赵括永远成为人们耻笑的的对象。但细细读来,这个剧本似乎有瑕疵,有毛病。那我将从为什们长平之战最初秦国的统帅不是白起?为什么秦国要打这场消耗战?秦赵两国实力对比是怎样的?为什么秦赵两国要临阵换将?长平之战的真相是什么?在接下来的一周中,我将通过这五个问题试图揭开这场战争幕后的故事。
第一问,为什么长平之战这么重要的战争,秦国的统帅是王龁而不是白起?
这就要从白起起家背景说起。白起是由秦国相国魏冉提拔重用的。在伊阙之战,白起以少胜多,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凭这一傲人战绩确立军中的地位。当时秦国宣太后、魏冉、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可以说是在同一个势力范围之内,他们围绕着宣太后,形成能够左右甚至主导秦国政坛的政治政治集团。白起既然能够迅速被委以重任,担负几场重大战役的将领,与这一集团的扶持和信任有着重大的关系。可以说,虽然白起以战功奠定在军队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但能在秦国有着向寿、司马错、王龁、蒙毅这些名将中脱颖而出,政治背景是很重要的。可以说,白起肯定选择了战队,并选择站在宣太后这一集团。在秦昭襄王前期,这一集团的政治势力很强大,白起作为这一集团的军事骨干成为翘楚也不稀奇。
随着秦昭襄王在在政治上的不断成熟和对权利的逐渐掌控,他需要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统治势力的愿望逐渐增强,并且在施政前期对魏冉的屡用屡罢这一点也可见一斑。但由于在那个时期确实没有比魏冉能力更强的政治人物,秦昭襄王还是需要魏冉搭伙共谋天下。除了政治团队不一致,在治国方略和对外攻守策略上,秦昭襄王和魏冉两个人是不谋而合的。这也是魏冉能长期执政的重要前提。待范雎出现后,秦昭襄王终于看到一个政治伙伴,一个完全可以代替魏冉的人物出现了。经过几年经营,秦昭襄王废宣后、罢魏冉、驱逐其余党。这时白起并没有被清算,一个主要原因是秦国已经确立了争霸天下,统一六国的目标,这时一个能打并且在国家军队中具有无上威望的人的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关键时刻,这个人的作战经验以及对战场的驾驭能力,完全可以左右战局。同时,秦昭襄王不怕白起此时会有异变,因为此时秦国新一代的将领,比如王龁、蒙毅等已经成长起来人,虽然不是超一流选手,但也算是顶尖人才。实际上,秦昭襄王也是在等一个人,一个可以替代白起的人。所以,长平之战白起并未一开始未被列为主将。秦昭襄王希望王龁在长平之战中建立奇功,成为秦国新一代的军事代表,这样,白起将成为弃子。这应该是白起未能在一开始,就成为长平之战主将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