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笔记也有提,23年是丧气开端,对于成就感的望尘莫及是全年主基调,是一种心气很散,很容易被带走的消极状态。但祂说的,信心放在上面,真的没有错。后两个月改观很多:回归jh肢体、搬到心仪的小家、冷静下来做计划和选择、刻意增多独处时间、当然还有闺蜜的信任和陪伴。
总之又愿意动起来,愿意憧憬加做梦,愿意更多看见别人,愿意回归只属于Amber自己的人生节奏上。状态很对,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心境走进2024,所以Gonna be a good year.
读书
霍乱时期的爱情
- 加西亚·马尔克斯 -
阿里萨五十三年的执着,我感受到的是死缠烂打的纠葛,更何况他自己冠以“我为你保留了童贞”的名号,实际却与六百多个对象乱搞,纵有千万般理由,我也不认为这样“终成眷属”的爱情值得歌颂。
反胃至极。
想起了廖一梅笔下马路对明明之爱,同样无法理解为何都如此偏激,不谈一点理性,为什么不放过自己,放过爱的人。或许我get不到爱情的深刻,但若爱情是这样的,那我宁可不要,爱或被爱的一方都不。
费尔明娜是聪明的女人,她不是爱情或生活的牺牲品,她会主动选择,又不惜拒绝。
她的智慧在于:早年被夸奖拥有幸福的生活,却回以“浮夸而已”的清醒;
在于教诲儿子去主动迎接痛苦的前卫;
在于原谅丈夫出轨一事的豁达;
在于脱离“丈夫去世后便不能享受生活”的绑架,接受了阿萨里横跨半世纪的追求。
总之,这不是一本讲爱情的书,若带着这样的期待,那阅读过程会痛苦且不适。但跳出来,感受每一个角色的扭捏、观察荒谬、抽离自己,也还可看。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 费雷德里克·巴克曼 -
我觉得这是一本不标榜爱情,但是流露出的爱情观却相当真实和动人的一本书。(刚好弥补了我对上一本的失望)欧维的故事很暖,后作力也相当强,因为伴随着书,我开始愿意把当下过的井井有条,希望让她可爱又带点温度。
就像索雅的出现让欧维向好地“妥协”很多。太多时候欧维要么像往常一样钻进他世界的牛角尖里,要么因为自己的乖戾性情而吓跑周围的朋友。但索雅的出现就像他的软肋,用书中的话“她是色彩,他的全部色彩”。
想到了《西藏生死恋》里的恶霸姬迦,在外蛮横野蛮,但一谈到他爱的女人雍西,什么规矩都可以打破:
“这样一个野蛮的女人却让自己放不下,几次离开后都不想回去,却又管不住自己再度进入她的草场。想起她抱着孩子,竖着眉毛、瞪着眼睛赶自己走的样子,姬迦的嘴角不自觉地浮起笑意。她是自己的女人,今生唯一的女人” “去找雍西,只有雍西才能阻止这件事”。
在外闯荡遇到瓶颈之后,雍西永远是自己最温柔的go-to。
回到欧维,这个直男倔老头,愿意聆听每一句爱人的规劝并确保执行。而最妙的是,这个影响在她去世后仍然深刻的烙在欧维身上,让他变成了一个better version的自己。️比如:
但欧维很清楚地知道,要是他有生之年干的最后一件事是把一孕妇砸一脸鼻血之后,还让她赶公车,他太太将会怎样唠叨个没完。
哈哈,好妻子造就好男人。
“有人说最优秀的人是从错误中重生的,他们后来通常比那些从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更优秀。”欧维第一次约她共进晚餐,并向她承认说自己当兵是骗她以后,她对欧维说。
她并没有生他的气。之后她为他无数次生气,但这次没有。而且之后在她身边那么多年里,他再也没有骗过她。
说索雅造就欧维一点不为过,她的贤良体贴让他不会陷入因过错的而产生的“自责漩涡”里,而是借由犯错的契机,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后面成就更多人。
“明天晚上八点整,我在这儿等你。我要你穿上西装带我去饭馆。”一个周五的晚上,她下车后直截了当地说。
再一次被索雅的率真和脱俗的智慧所折服,她懂欧维,更懂自己,所以完全没有被约定俗成的两性相处之道所限制,拯救了欧维,也圆满了自己。
总而言之。这本书就故事而言,是个非常让人满意的结束。欧维在索雅离开以后失去了全部生活的意义,但也带着她留下的余温,为更多生命带来温暖,在命运的完成了它的使命以后,欧维也不带遗憾的离开世界,与索雅所在的世界重聚。
叔本华随笔
- 叔本华 -
是偶然读到叔本华的文字,对他颇有好感。读完这本对他只有敬重有加。不过感慨还好他没有生在这个杂碎知识泛滥的年代,因为他实在是思想界的洁癖者,不容许掺杂外界声音对他思考的干扰。活在这个时代,他一定比恨黑格尔还多。
一个人不应该过量阅读,以免自己的思想因依赖于代替品而停止去了解事物本质,亦即以免因循守旧,跟随别人的思想而偏离了自己的思想道路。只为阅读而撤移投向现实世界的凝视,这尤为不该,因为激发人们思考的冲动和情绪,更多是源于现实世界而非书本世界。
不过这段话让我想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面提到的“The fake looks real, the real looks fake.” 现在的生活有多少是在作秀,有多少才是真实的生活本身。叔本华的这段思考在十九世纪合理至极,放到现在恐怕就要辩证来看,因为首先要对现实世界筛选一番。
一个人只有挚爱一件事,才会对它产生直接而浓厚的兴趣,才会认真对待并愿意为之献身。而伟大的成就往往来自于这一类人,而非雇佣的奴仆。
一个人或许年轻、英俊、富有,或者备受尊敬,但如果想判断他幸福与否,就只能问他是否开朗。他若是开朗,年轻或者年迈,挺拔或佝偻,富有或贫穷,又有什么要紧,只要他觉得幸福就够了。
...
所以,当快乐出现时,我们应该为它敞开大门,因为快乐绝不会来得不是时候。但我们常常为是否让快乐进入心扉而犹豫不决,因为我们想要知道,我们是否有充足的理由感到满足,又唯恐快乐打扰严肃的自省与深沉的忧虑。
这种行为能否对人有所裨益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快乐却是当下最直接的收获,可以说,快乐本身就是幸福的现金,而其他只是兑现幸福的支票,只有快乐才能让我们在当下获得最直接的幸福。
从智力和道德角度考量,年轻人若过早谙习世故,与人交际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可不是什么好迹象,这预示着他有粗鄙的本性。相比而言,年轻人在人情世故中表现出诧异、惊疑、笨拙、唐突的话,反而预示着他具备高贵的品质。
在这样一个世界上,一个拥有充盈富足内心的人,犹如在冰天雪地的圣诞夜里,拥有一间明亮、温暖、充满欢乐的小屋,因此,世上最幸运的莫过于拥有高贵而丰富的个性,尤其是天赋异禀的才智,尽管命运最后不一定会走向辉煌璀璨。无论谁从自然和命运的恩惠中获得这一幸运,都应小心谨慎地确保幸福的内在源泉畅行无阻,而畅行无阻的前提就是独立和闲暇,因此,他乐意以俭朴和节制来换取独立和闲暇,因为他不像其他人那样依赖于外在的快乐源泉。
让我们快乐或者不快乐的,不是客观真实的事物,而是这些事物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以及我们看待他们的方式。这与爱比克泰德的话不谋而合:“乱人心弦的不是事物,而是人对事物的看法。”
舌头往往只能表达一个人的思想,而面孔却阐述了大自然的想法。
会感觉老叔的观点有些偏激,甚至大胆,就,凭什么你就这么说就是对的。但他于自己本身的活法放到一起非常自洽。我若可以穿越时代与叔本华面对面聊天,一定非常畅快,当然不免被骂醒,但我一定心服口服。
小熊维尼 Winnie the Pooh
- A. A. Milne -
憨憨的小胖熊,不争不抢热心肠。单纯专一易达到的快乐,没有什么事情是一罐蜂蜜解决不了的。虽然爱忘事,但他很共情。有维尼熊在,世界都净化了,爱住。
for he felt that he must get poor Eeyore a present of some sort at once, and he could always think of a proper one afterwards.
夏洛特的网 Charlotte's Web
- E. B. White -
一个没心没肺的小猪,一定会碰见他淡定又清醒的夏洛特。他们相互造就,各自平添美好。
Charlotte had written the word Radiant, and Wilbur really looked radiant as he stood in the golden sunlight. Ever since the spider had befriended him, he had done his best to live up to his reputation. When Charlotte's web said SOME PIG, Wilbur had tried to look terrific. And now that the web said RADIANT, he did everything possible to make himself glow.
It's not easy to look radiant, but Wilbur threw himself into it with a will.
建造人的关系
和恭维人的话不一样,一些来自近交朋友褒奖的话语是建造人心的,也是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所需要的,就像燃料一样。我们需要这些建造性的夸奖(build-up words)放在前面,像标杆,引导自己慢慢成为褒奖中的样子,即使当下的自己还没有那样优秀。而最终成就的时刻,却与这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回想到《麦瑟尔夫人》里米琪崩溃时候对苏西讲的话:
能有这样一位挚友,毫无保留地在ta面前敞开,让ta夸你,让ta骂你,人间值得。
电影
童年往事1985
- 侯孝贤 -
这部有意思的点在于,看的时候无聊,评的时候抓不到亮点。但电影制造的感觉却已经悄悄渗透进我的生活,时不时冒出头,在类似的生活场景下敲打说:慢点,好好咂摸。
让我爱上品尝芭乐、珍惜每一次走过的童年乡间小道、回忆跟外婆和奶奶的独处时光、骄傲于年轻时候的毛躁、向往责任上身以后的负担、甚至懂得欣赏走错的岔路。
像侯孝贤作为导演拍摄自己的童年一样,拥有第三视角,回忆来看,每段自有每段的妙意,不如趁在其中,就开始欣赏。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 李安 -
就是,对你意义重大的人生经历,在别人来看可能只是茶余饭后的闲谈。所以定义这件事情价值的主导权得拿在自己手上,别人的反应,于我,不应该有太大的内心波澜。反观,别人,我也只是能看到冰山一角。ta高,不必贬低自己;ta卑,不能乱下定义。
俾斯麦舰歼灭战
- Lewis Gilbert -
二战纪实,没有特别大的共鸣,只是看完感觉任何一方没有因为感情的站队而被过于美化或丑化。
1917
- Sam Mendes -
相对于电影本身,“一镜到底”的拍摄过程是我觉得最吸睛的地方,因为它像一件无法复刻的艺术品。采访时候那个场景微缩模型太惊人,精细到每一个水坑、每一块爆炸物的残渣木板都真实还原。
因为一镜拍摄,场景不能重复,所以导演要测量每一步演员将会踏过的土地尺寸、观测自然光线、让演员、摄影师、场务全精准的在合适时间轴,出现在自己应该在的地方。能调动起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无数次地彩排磨合,导演,真的伟大。
反正对于“差不多先生”我来说,是一击重锤。做活动的时候,养成很多怎样方便省时怎样压缩成本怎样来的坏习惯。确实能够舍弃掉一些不实用的“麻烦”,但速成的果实就是和传统笨果——那等待一年四季成熟、那需要一次一次浇灌照料、一批一批因恶劣自然天气枯萎掉,最终筛选出来的果子,不一样。
它无法复刻,因着每一次触碰而不同,挂着每一个与它有关系的人的味道。所以可能伟大的艺术品,没有捷径可言。
照明商店
- 蔡耳朵 -
非常意外剧情的转折,让每一个惊悚的谜团都有一个温情的诠释。
只能说,趁还可以,得毫无保留的去爱吧。
Rudolph the Red Nosed Reindeer(1964)
- Larry Roemer -
经典。鲁道夫这个角色终于有了生命,而不只是一个圣诞符号和歌曲了。他生不平凡,却忙着悲叹自己不入群于“凡夫俗子”一类。认清自己的身份吧鲁道夫,你殊不知,这你引以为耻的怪诞红鼻子,正是你的恩赐,也是你给这个世界的礼物。Know it, own it.
Rudolph: It's terrible... and different from everybody else's!
Clarice: But that's what makes it so gr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