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过后,江南地区即将出梅,进入伏天。
从六月中旬开始连续阴雨了十数天。今年的梅雨季稍长,雨水也比往年多了些,因此在本该炎热的月份清凉地度过了些日子。梅雨一过,不消几日自然就是小暑节气了。“绿树阴浓夏日长”,最易使人倦怠。“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古人是深知却暑之道的,远离市嚣,躲入深山消夏,独坐山中静,时有凉风来。朝闻竹露滴清响,夜观小扇扑流萤,着实令人羡慕。
小暑一来,白昼越发漫长了,暑热也越发遥遥无边。而植物却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乔木苍苍,蕉阴郁郁,野有蔓草,隰有荷华。
今夏溽热时,读到唐孟浩然《夏日辨玉法师茅斋》一诗:“夏日茅斋里,无风坐亦凉。竹林深笋穊,藤架引梢长。燕觅巢窠处,蜂来造蜜房。物华皆可玩,花蕊四时芳。”
静静读几遍,心中不禁清凉了几分。这或许就是“心静自然凉”吧,诗中之意,说的也是这份静与凉。茅斋肯定是极普通的,但因清幽之境,人坐其中,便无风心亦凉,如此物华可玩,人的精神境界便得以升华。
宋代诗人苏舜钦的小诗《夏意》,写了夏日午睡前后所见到的一系列景色,仅二十八字,却句句带着清凉,读来令人清凉之感顿生,惬意十足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陶渊明就写过“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的名句,与苏舜钦的《夏意》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或者在夏日里观一场落在东晋时的雪。
遥想一个萧瑟的午后,天空阴云密结,碎玉飘洒,纷纷扬扬。俄而遂晴,万籁俱寂,室内红泥小火炉,青梅正煮酒,遥想远方的朋友是否安好,提笔入纸,满腔愁绪,这一纸“佳想安善”的期许被写进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里,至今读来尚能感到在笔端流淌出冰雪的寒意,似有清冽之气盈身,犹如赴一场千年的邀约,与羲之对坐,对酌,不觉脚下凉风侵袭。如长风万里,可消夏暑。
苏州人的夏天少不了一杯绿豆汤。
苏式绿豆汤别致典雅,如同一道艺术品。红绿相间,碧波荡漾,像极了雨后落红满地,绿肥红瘦。 注入汤水后,红绿丝在绿豆汤间摇曳生姿,如长虹卧波,霓虹飞架,别有一番景致。
苏式绿豆汤软糯、清凉,带着淡淡的薄荷的清香,既醒脑提神,又可以极享舌尖上的体验。煮熟放凉的圆糯米和绿豆打底,放入蜜枣、 冬瓜糖 、葡萄干等蜜饯,佐以红丝,绿丝搭配颜色,最后加入薄荷叶使味道更加清凉,层次更加丰富。
初饮,如遇湖上初雨,沁人心脾,身心仿佛入定一般自在。再轻啜两口,似听雨打芭蕉,逸兴遄飞,魂神俱在物外,薄荷的清凉在齿间流窜,如咽谷间清风,清幽绵长,熨帖着五脏六腑。最后,舀一勺软软糯糯的糯米和绿豆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夹杂着蜜饯的香甜,如寒夜客来,兴尽而归。如若冰镇,凉气俱足时,取而食之,清气四溢,如嚼冰雪,令人烦暑俱消。
此时若能北窗独坐,执一卷书,饮一杯绿豆汤,困倦了就抛下书睡一个长长的午觉,窗外树荫匝地,落花幽微;心内神骨俱清、风恬人静,真可谓是羲皇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