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里面提到了正确练习的几种姿势,其中就包括了“及时反馈”——当我们完成一件事、做完一个项目的时候,不能急着跳到下一个去,而是“复盘”,检查自己哪些地方做好了、哪些没做好,获得自己的“及时反馈”;以便在下一次做的时候,就可以做出纠正。
今天是本轮打卡的第七天,我也给自己做一个复盘。
这几天,我完成了四篇主题写作、一篇随笔(发牢骚)、一篇开脑洞的小说,这是打卡一周完成的写作任务。
缩短主题写作的时间,找准自己的节奏
上一轮打卡,我做了一个自虐的决定:完成21天主题写作。写的比较累、也比较臃肿,唯一可取的是结构化思考做的挺不错。
这一次,我降下了难度,以3-4天的时间,完成一次主题写作;但前提是:质量必须比上一轮的好。主要体现在:话题要深入、减少过多的废话、每周必须花时间做功课(阅读)。
第一篇:升级“学习力”,从一手知识开始
最初是打算这一篇写“一手知识”和“学习地图”两个概念,但觉得这样无法写得太深入。于是就分为两篇。这篇有两个不足的地方是:“一手知识”还没讲透,就跳到“二三手知识”去了;而且缺乏联系实际的案例。“案例”可以逐步增加,“讲透”一个点,跟我的思考深度有关;
第二篇:找到你的学习地图,按图索骥地提升
这个主题比较大,小伙伴反馈,说可以写写“如何找书”、“如何确定一本书最主要的精华?”嗯,这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第三篇:想学的太多,往往是不会学习的表现
这篇是我现学现卖的体现。
其实,我就是这个月才开始“有针对性地主动学习”的,所以经验不够深,以后再来就这个话题深入探讨;
第四篇:这个流程,能带你跨出“被动学习”的坑
这篇是我最满意的文章。结构完整、流程清晰,哈哈哈!
这篇“满意文章”是如何写出来的?其实,我之前就这个话题写了一些文章,也走过一些弯路、然后反思提炼出来的。
所以,要写一篇好文章,不必去学什么技巧,只需要想一想:我们曾经跌过哪些坑、后来又如何从坑里爬出来、然后因此而受益的?
把这个过程条理清晰地写出来,就成了。
没跌过坑怎么办?
去试、去做、去改。坑都没跌过,就想写走心的文章,那叫“为赋新词强说愁”。
发牢骚虽然过瘾,但写出内心的东西才是目的
第五天的文章是有感而发,所以不像之前四篇那么客观,甚至还有点儿“毁形象”。不过没关系,我每天写小确丧,一半原因也是在“自黑”。
我喜欢写作,不是因为可以写别人的生活,也不是为了分享干货,而是通过写作,我可以“认识我自己”。写作的过程就是一种内省,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有哪些观点?我有什么缺点?看我的文章就知道了,文品就是我的人品。
(嗯,所以,我得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品了……)
说真的,我不是很喜欢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时候很爽,但总有一点儿“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酸腐味儿。而且,它的情绪化有点儿重,能代表一时的想法,不完全代表自己的观点,总觉得还缺点儿什么。
“我笔写我心,我字释我情。”这篇有感而发的文章,让我认识到,自己要达到这个目标还挺远。
写小说,又看到自己的短板
我不怎么喜欢写干货,太烧脑,但写出来似乎还像那么回事;我喜欢写小说,但写出来很少有人能耐心读完。
也许读干货更能给人启发,也许是我写的不好。我确定原因更多是后者。
因为一篇好的小说,给人的启发不会亚于一篇干货。
就像我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同事,有一次我借给她一本大冰的《乖,摸摸头》,她抱着书读了一下午,第二天早上红肿着眼睛来上班,说读到半夜才睡。
一篇好的小说,不仅仅是靠剧情来支持,还要有饱满的人物,还要有情感。它能通过剧情把读者牢牢吸引,通过人物去感染他们的情绪,虽然没有“说教”的东西在里面,却能达到比“干货”更深入人心的效果。
不是说我,谢谢。
下次找机会聊聊那些、非常有感染力的小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