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伙伴们聊参加网络课程、训练营比较多,这两年参加了不少,并非每一个都物有所值,但是也不后悔,这可能是学习路上一个必经的阶段吧!
今天在成甲的知识星球看到相关的话题,很有感触。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学习一定要找高手。
我们参加课程或训练营,主要目的是通过“找专家”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提高写作水平,等等。但是“一流的高手”绝不仅仅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专家”。一流的高手和能解决问题的专家相比,可能在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效率上不会差太多,但是,他们二者在理解和认识问题的底层认知结构上很可能有巨大的差异,拥有的视野、格局和资源也有数量级的差异,这对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影响非常大。
张五常曾经说:
“跟一个高手学习,得其十之一、二,远胜跟一个平庸的学得十之八九。这是因为在任何一门学术里面所分开的各种科目,都是殊途同归。理解力的增长是要知其同,而不是要求其异。老师若不是有相当本领,就不能启发学生去找寻不同科目之间的通论。”
解决问题最高效办法是--王牌策略:让自己成为连接者,主动找一流的高手求教。
2.
成甲讲了一个故事:去年年底,他应邀参加阿里巴巴某大区的年会,在年会的分享中,提到了“主动找一流高手求教”的解决问题方法。结果到了提问环节,一名阿里的员工问道:成甲老师,请问怎样用你的学习方法,能让我明年的业绩翻一番?
成甲一听就乐了,回答说:在年会上,公司刚刚展示了今年全年业绩排名在前200的员工信息,当时我在台下就注意到,这200人中,排名前5的员工,他们个人的业绩是整个团队平均业绩的10-15倍。换句话说,明明现场坐着有比我们业绩好10倍的专家,可是我们却居然没有意识到要主动去找他们?而要问一个这个领域的门外汉?
这么一说,小伙子立刻恍然大悟,头点得像拨浪鼓。
我最近在申请秋叶大叔举办的“妈妈点赞IP营”,在答疑群,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惊艳到:大多数人已经有自己的产品,甚至是知名品牌;有些人有几十万粉丝的自媒体矩阵,有些人已经出书,有些人我之前听过她们的课或是看过她们的文章……看着其他人这些亮闪闪的光环,再加上筛选入群的制度,我觉得自己就像小透明,我在犹豫还要不要申请,毕竟3个月3000元钱,如果我自己没有过硬的产品,社群提供的最主要的链接功能我也未必能有收获。但是纠结中,我还是递交了申请。
主要原因就是,既然想做“妈妈事业”,为什么不争取向这些精英妈妈们求教的机会呢?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自己干”,而忘记了可能还有更高效的方法,比如说主动向行业内专家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