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课程或成功学教人一步做成什么、快速成长为什么,真想痛批一顿,哪里有什么所谓的快速成长、一步成才?要想有所成就,只有踏踏实实工作、兢兢业业研究这一条路。
你不是缺少才华,只是精力太分散
假设从一点出发,有15条路,每条你都走一遍,也许每条只能走出10米。但如果只走一条,你就会走出100米,远远超过那14条路上的人。
据说一件技能20小时就能学会,可是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000小时以上。以每天全天投入8小时计算,也就是1250天,约3.4年,这听起来似乎一点也不难,但实际上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频繁地跳槽和换专业,使得人们就像走了15条路,却条条都只走了10米一样,又怎么可能深入地了解一个专业呢?
你发现微信公众号每天写,一个月后就能拿到原创,可是你写了十天就写不下去了。你看到别人拍的照片非常漂亮,就想学摄影,可是连构图和相机构造都没有搞清楚,就知难而退,又去学别的。买的笛子、口琴、电子琴……都蒙了灰,被遗忘在角落里,一听到刺耳的练习声,就不想再继续了。你对样样都抱有兴趣,却总是三分钟热度,又怎么可能有机会在人前显示自己的特长呢?古人说:“十年窗下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靠的就是毅力和决心,成功只属于有意志力的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又怎么可能有所成就?
我其实非常讨厌成功学,因为成功有很多的不可控因素,而踏实追求的过程却带给人更多有价值的体验。所以我更愿意谈喜欢和专注。
放下完美主义的局限
两年多以前我就申请了微信公众号,想写一些自己的东西,但一直觉得不成熟,所以,一直没有下决心去做,如果从那时开始坚持写作,即便不能写出一个微信大号,写作水平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可是我没有,完美主义让我觉得,如果写出的东西不能让自己满意,就不该动笔,因为不足的部分不想让他人看到。就这样,三年以后我依然想写作,可是微信的时代已近鼎盛,写作的人越来越多,想脱颖而出变得更难,也需要更多的精力和付出。
然而心态的转变给了我行动的勇气,我开始在多个自媒体平台进行尝试,看哪个平台是什么风格,哪个更适合我。一旦忙碌起来,感觉到每天都在进步,灵感也源源不绝而来。我并不急于求成,甚至不考虑什么愿景,写作对于我来说,本身就是快乐的。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已。
如果你也有想做的事,不要怕做不好,没有谁一开始就做得好,只要去做就好了,至少还能享受做喜欢的事的过程,这就值得!
发现自己的短板,就马上行动吧
在单位参加工作两年多,一直疲于奔命,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有时也会感觉到吃力,跌跌撞撞地就这样做了下来,没有仔细思考过如何改善这种状态,以为熟能生巧,时间长了自然能做好。
新领导就职后没多久,就开始了他狂热的学习状态,他经常对我们说,他要学习该职位需要的哪项哪项知识,我才发现入职许久,只顾着忙碌却忘了充电,忘了在自己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上更进一步。我才发现年底的考核其实是在提示我,要把自己的短板补齐,还有很多事要做。
发现自己的短板,就马上行动吧。有时候自己也会觉得要做的事很多,为此不知从何入手。可是现如今大家都是这样的状态,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千头万绪,但是越这样越不能放弃,只要去做就好了。沉下心来去安静地读书,去研究,当知识一点点灌注进你的大脑,你的焦虑也会一点点地减少。
用匠心精神打造自己的一生
一位刚出道的青年作家问坐在他身旁的年轻女作家,“你出版过几部作品?”女士说,“一部。”他心中有些得意,“哦,这没什么,我也才出版了三部而已。你的作品叫什么名字?”女士平静地说,“《飘》。”那人顿时语涩。一个人有多少作品也许不重要,但是精益求精的精神不可少。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已是人生之幸。
今天看河北电视台的新闻,一位老画家53岁的姚淑龙,花十年心血临摹毗卢寺壁画,现在所有壁画完成,终于可以与世人相见了,他的辛苦付出终于有了收获,有什么比一个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人们的认可,更令人快乐和欣慰的呢?我们追求的不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吗?他也曾经商,一度做得很成功,但他说,“工作是谋生,但我真正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多留给自己一些时间,这会更有意义。”
华人翻译家李治华教授倾27年之心血,终于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译成法语,比曹雪琴创作这部书(十年)的时间还要长。法国最著名的伽利玛出版社,用羊皮作封面将译本列入著名的“七星书库”丛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大使馆联合举办出版庆贺酒会;该译著一年再版数万册,创法国同类书籍发行量之冠。曹公泉下有知该感到欣慰吧。
你觉得别人那么多年做一件事有点傻,可是始终有人在做。你在迷茫的时候、郁闷无所适从的时候,别人都在前进,你自然就落后了。
在梦想这件事上,不论大小,没有高低贵贱,你一执着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因为你做了他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你比他们更勇敢。
时间不一定与成就成正比,关键你是否在这条路上一直耕耘,不断成长。把自己当成一项工程、一个项目来经营,相信聚沙成塔,总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