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儽儽(léi):疲惫、颓丧的样子。
澹(dàn):本意是恬静、安然的样子。
飂(liù):飘。指风,风是大象无形的。
R十行采集:
1.绝学,也就是高级的学问,绝学无忧,了解这个学问是智者,智者无忧。按道家的说法则是有道者不忧。
2.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真心钦佩还是阿谀奉承,语气都是一样,讲的话都一样,这差别到底有多大?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善与恶这两者之间到底有多大差别?
3.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社会的规则,大家公认的规则,大家都按照规则做,你就按照规则去做。不要老在“唯阿,善恶”这个事情上纠结,按照公认的规则来。不敬畏大家公认的划出的道,一直探讨下去这个道理可是无边无际,也就是荒兮其未央哉。
4.其未兆:兆就是兆头,没有这个方面征兆的表现。感觉非常的平和平稳淡泊。
5.如婴儿之未孩:这个“孩”就是笑声,就像这婴儿还不知道笑一样。
6.别人觉得好像你整个一个无家可归的样子,没人喜欢的样子,没人照料穷困潦倒的样子,但是自己内心却觉得很坦然。
7.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这里的“遗”应为“匮”,即亏。大家都好像东西很多,知识很多,好为人师。我就好像不足一样,到哪都向别人学。
8.我这人就是这样的愚笨!自己调侃自己,开自己的玩笑,其实是冷眼看世界,对自己还是充满自信的,甚至要被自己感动。“沌沌兮”:因为我愚人之心也在,就是这样的混沌。我自己把这个说出来,证明我对这个东西是持有一种调侃的态度。
9.俗人昭昭:俗人才认为自己无所不懂,无所不知。我独昏昏:有道之人是这样迷迷糊糊,不是精明的样子。俗人察察:精明的人什么事情都能明察秋毫。我独闷闷:而我就是那种很敦厚朴素的。
10.澹兮其若海:广博深远,像大海一样。
飂兮若无止:像风一样无法去约束。讲的就是这种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状态。
11.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大家都自以为有归宿,自以为活得很好。可是我还是坚持我这个样子,我那样的顽皮在别人看来好像很粗俗的样子。
12.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我跟大家不一样,因为我是按照道来做的。食母就代表守道,用母亲的母代表道。
13.历史上有很多在当时被认为跟大家格格不入的人,独异于人的人,他只是跟很多人追逐的目标不一样,是因为他境界不同,他把这些东西看得很清楚,表面上是愚,实际上是大智若愚。
14.我们不一定去追求外物,内心的追求也可得到一种更高意义上的愉悦,所以人可以悦智,也可以悦心,也可以悦神。
一行精华: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感受,启发,行动:
1.老子说,小到钦佩还是奉承,大到善还是恶,都是一念之间,微小的差距。因此一直敏感于去分析这种差别是无意义的,应该把眼光放远,格局放大,去追求道。这样的哲学思想,也和之前的内容一脉相承,连“仁义”都可以抛在一边,善恶之分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相比于大道,这些都不算什么。
2.然后老子顺着这个思路描述了一个追求大道的人,应该是怎样的。像是他自己的自画像,也是他给所有有相同追求的人立的一个目标或榜样。
3.一个追求大道的人,就应该返璞归真,宁静淡泊,内心坦荡坚定;外在则不为世俗的事物和标准所左右,表现得大智若愚,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看起来这只有圣人能做到,不过也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目标。
4.一个疑问,本章前面的“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与后面的“独异于人”,是否有矛盾呢?总觉得理解上不是很顺畅,强为之前后一致,就需要加不少笔墨,感觉就不像老子全文惜字如金的风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