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的一部杂文集,书中作者用亦庄亦谐的笔调描绘眼中的世事文化现象,用余华的视角带我们剖析日常生活,和洞见背后的社会问题。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现在生活时代由内而外的深刻反思,在与世界的碰撞交锋中,看见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
本篇为阅读章节《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后所写笔记。
生在湖北,学在湖北,十几年成长在大差不差的环境里,一切都显得自然融洽。殊不知外面世界的日新月异,早已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形成巨大到难以逾越的鸿沟。阅读书籍,是了解时代现状的好方法,原来我们依然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余华对生活的巨大差距,最表层展示为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和排第九十多位的人均年收入,进一步剖析则是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北上广的摩天大楼人声鼎沸,而西部贫穷地区仍一片萧条。生活的不平衡必然带来心理诉求的不平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讲到,记者询问各地孩子最想要的六一儿童节礼物时,北京孩子想要衣架真正的波音飞机,而西北孩子的愿望是一双小白鞋。梦想之间的差距,仿佛将同一国家的人们拉到了不同的时代。那双小白鞋,或许是衣食饱暖的北京孩子在几十年前想要的东西吧。而那架波音飞机,西北孩子又要花多少年才敢肖想呢?这就是现实的差距。
常听长辈说过去年代的辛苦生活,似乎和现在形成了巨大差别,但仔细想想那不过是三四十年前。几十年前的人们谈情说爱都要小心翼翼,几十年后人们大胆说爱,这是两个极端,是历史的差距。但这种历史的极端却也还在现实中重现,发达地区开放包容甚至过于超前,落后地区盛行封建迷信。
余华说“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现实和历史的巨大差距里”,他坦言自己也是时代中寻求治疗的病人,病在哪里呢?
余华在文章开头分享自己曾经丢失护照,于是在往后都为护照心惊胆颤的故事。我起初很疑惑为什么要多此一举说这个无关正题的事,后来在他诉说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中找到了答案。四十年来中国人的心里变化就像社会变化一样天翻地覆。文章开头便问“当社会面目全非之后,我们还能认识自己吗?”我们都生活在现实和历史的巨大差距里,每天面对着对未知的恐惧焦虑。每个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随周遭环境不断变化的我们,如何看清现实,如何坦然接受现实成为重要的人生命题。
“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财富,也是每个人最后的希望,可是我们的梦想已经失去平衡了”,这是余华的叹息。我想,无论差距多大,无论波音飞机还是白球鞋的梦想,差距都已为现实,而梦想仍有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应该在残酷的现实中,无畏差距,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差距天定,我们是身为独立个体的人,能做的只是人能改变的事。在快节奏的时代下,保持自己的磁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就是对自己对社会最好的疗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