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员工在晚上、周末和假期仍然接受工作上的信息和任务。这不仅不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其工作效率和生产力。为了遏制隐形加班现象的蔓延,专家建议劳动法中引入“离线权”。
“离线权”是指员工有权在工作之外不接收工作相关的信息和通知。这一权益的目的在于防止隐形加班现象的出现,让员工拥有更好的休息和工作时间平衡。引入“离线权”是一种可行性措施,旨在平衡员工和公司之间的权益,同时也需要加强公司对员工的管理。只要能够有效实施,“离线权”对遏制隐性加班现象的蔓延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然而,“离线权”只是解决隐形加班问题的一部分。若要真正让用人单位不再“任性”,还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劳动监察执法不到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由于劳动监察执法力量薄弱,处罚手段有限,在劳动者不主动投诉时,执法部门通常难以监测到隐形加班的迹象。因此,劳动监察部门应建立更加便捷化的网络投诉渠道,并通过发布典型隐形加班案例等方式,增强劳动者维权意识与用人单位守法意识。
中国社科院社会法研究室副主任王天玉认为,有效规制隐形加班现象还应当进一步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由工会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商定劳动定额,是多元劳动形态下打通劳动维权“最后一公里”的可靠路径。在他看来,真正发挥工会作用,才能为企业内员工提供权利保护层。工会可以通过集体协商,参照具体的行业性质,与用人单位商定劳动定额,写入集体合同,以此作为限制隐形加班的依据。
除了引入“离线权”、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发挥工会作用之外,还可以建立更加现代化的考勤制度。用人单位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等技术手段,对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之外的工作时间进行准确记录。劳动者应当妥善保存用人单位远程安排工作的聊天记录、软件打卡记录等加班证据,以便有效主张自己的合法加班权益。
事实上,欧洲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离线权”的政策和准则。2021年1月份,多数欧盟政界人士曾支持一项立法提议,呼吁欧盟执行机构就上述问题制定一项面向全欧盟的指导方针。英国、爱尔兰等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行为准则和法律规定。然而,“离线权”政策要想真正发挥作用,需要适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需求,灵活设定基线和最低要求。
总之,解决隐形加班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引入“离线权”只是其中之一,还需要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发挥协会作用、建立现代化的考勤制度等多种措施相结合。只有采取这样的综合办法,才能真正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并从根本上营造一个良心的企业文化,提升职场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