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具体的请求
好文节选: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感悟: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跟对方沟通了半天,仍然会感到困惑。这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1、不清楚自己对他人有什么期待。书中一对夫妻在参加非暴力沟通研讨会的时候发生了争吵,这个事例正是这种情况。
当自己都不清楚对别人有什么期待,也就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什么需求,从而提出的请求就变得模糊抽象,让对方容易感到困惑。此刻的第一问题是自我认知,只有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需求,才有可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请求,让别人给予准确满意的回应,以至于沟通的继续。
2、清楚自己的需求,但没有说清楚自己的请求。书中学生与校长的矛盾一例便是这种情况。
这时候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提出的请求太抽象,或者是委婉地用语言和情绪表达,让对方猜测出你的请求,那么就会导致对方不能抓住重点或者完全不能理解以至双方沟通不畅快,也就是沟通无效的情况。首先,我要说明的一件事是别理所应当地认为别人能够清楚自己的需要和请求,猜来猜去,消耗的只有双方的信任、尊重和关爱。其次,当提出的请求不具体,那么对方是不能清楚自己的需要和请求的,也会感到不知所措,无法做出积极的回应,达不到有效沟通的作用。
最后总结一下,提出请求,第一个条件是清晰自我认知,第二个条件是一定要是具体的请求,让人一听就明白,更容易有积极良好的回应。
关键词:区分请求和命令
好文节选: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
无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
然而,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如果我们愿意去体会是什么使他们无法说“是”,那么根据我的定义,我们提出的就是请求而非命令。
感悟:我记得小时候,有次外出,母亲催我,“快点,就等你了!”、“怎么这么慢!” 很明显,这是指责的语气。因此,当时我就有点不开心,因为当时我觉得没有体会我的感受,所以故意慢悠悠的,不想理她,独自在那里生闷气。而最近的一次电脑事件中,母亲的表达有很大改变,她打电话告诉我 “还有半小时时间,快点到你姨家来!”这次我明显察觉到她的关心。为什么?因为在此之前她有跟我说过我们现在的情况,让我认为现在她是和我一起在解决问题,所以她的要求更容易接受和满足。
最后总结一下,第一,区分请求和命令,在于,当不能满足你提出的请求时,你如果愿意并且能够体会他当时的感受,理解和尊重他,那么就是请求;如果不,那就是命令。第二,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的根本是基于关爱和尊重,所以当我们提出请求时,还要记得给别人留四分关爱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