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这个词,我们这几年听的很多,到底什么是长期主义,长期主义有什么意义,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20世纪末,有一段时间,小灵通很流行,当时的电信制造商UT斯达康和中兴通讯依靠这个产品获得飞速发展,当时UT斯达康的年营业额能达到100亿元,这在当时并不是个小数目。当时的另一家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也看到了这个机会,管理层提议华为也进军小灵通市场,但被任正非否决。
任正非的理由是小灵通只是一个过渡性产品,3G才是未来的主流方向,华为不能因为小灵通赚钱快就去做机会主义者。错过小灵通可能损失一大块利润,但这只是暂时的,错过3G,那么将会错过历史的大潮,华为将会错失成为伟大公司的机会。
于是,华为集中大部分财力和人力去研发3G技术解决方案,而在当时国内很少有厂商涉足。最终于2004年与西门子公司合作推出了TD-SCDMA解决方案,2009年,华为获得国内3G商用牌照。再后来华为在4G、5G时代的成功,我们就都知道了。而如今,UT斯达康还有几人知道呢。
任正非放弃小灵通坚持3G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长期主义思维。他在管理中采用“深淘滩,低作堰”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提高核心竞争力,避免急功近利,同样是长期主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第二个习惯是以终为始。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简单来说,是考虑清楚事物的最终结果,再开始行动。以终为始本质也是一种长期主义思维。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也是长期主义思维。
因此,我们给长期主义下一个定义,就是做一件事情要注重长远收获,而非眼前利益。利用时间的复利效应,去做那些看起来很难但正确的事情。
我们所知道的长期主义的案例大多是在企业发展领域,然而在个人成长领域,长期主义同样重要。
01 长期主义可以解决焦虑
这个时代,我们普遍焦虑,为工作、为生活、为孩子的教育。事实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焦虑,我们在人生中的每个阶段遇到的焦虑也不同。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10年以前遇到的困难,似乎都不是什么事,因为我们对问题的看法取决于认知水平,只要不放弃自我,10年后我们的认知水平一定比当时高。
比如,10年前,我们刚参加工作,总是担心被领导批评、担心找不到对象等,10年后再看这些问题,似乎都不会让我们太焦虑。那么,同理,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10年后再看可能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很多焦虑,都是急功近利导致的。比如,很多人在工作中急于晋升,到处找关系,结果未能如愿。刚毕业就想急于挣大钱,拼命地找工资高的工作,来回跳槽,结果几年下来一事无成。反倒是那些踏踏实实工作,持续学习的人,最后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还有一些焦虑是过度放大问题,以现在的视角来预测将来的结果。比如,不喜欢现在的领导,也不能随便辞职,就觉得以后的日子暗无天日、毫无希望了。事实上,我们冷静下来思考,现在的领导能在这个职位干一辈子吗,如果领导还年轻,那么他迟早会调岗,领导年龄大,过几年就退休了。
长期主义是利用时间的复利效应,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让自己慢下来,不要追求速成,利用时间多做些提升自己能力的事情,少去关注外在的金钱、名利。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妨把时间拉长来看,可能就没那么焦虑了。
02 长期主义可以提升格局
最近有一个热门新闻很火,一名斯坦福大学的博士毕业生选择报考老家的乡镇公务员。我们不好去推测这位斯坦福博士做出这样选择的理由,但是,这几年考公考编的确是一个热门现象,好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例子屡见不鲜。
就业形势不好,都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上岸,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如果都选择走这条路,真的好吗?从长远来看,如果大家都去考公考编,必然对社会发展不利,社会发展需要大批各行各业的人才,尤其是科研人员。
我们之所以选择考公考编,本质上还是官本位思想。一是稳定,二是身份地位。我们还是用长期主义来思考问题,一个考公考编上岸的人,10年后职务并不会提升多少,收入也不会提高太多。而一个在企业或者科研机构工作了十年的人,很有可能能力财富获得极大提升。
官本位思想其实也是一种短视行为,也是以过去的观点来看待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没有什么绝对稳定的工作。那么,我们需要把目光放长远,想想10年之后我们能做些什么,唯有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放弃官本位思想,是一种更远大的格局。
这些年,教育内卷的厉害,很多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幼小衔接班,到了小学、中学,还要偷偷摸摸地去找老师补文化课,因为“双减”禁止补课。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考出好成绩,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个好工作很可能就是所谓的考公考编。
这种做法,我一直不认同,这实际上是的官本位思想的延伸,分本位思想,一切以成绩为重。我们回过头来看,这种方式跟我们小时候上学的思路是一样的,但比那时更加内卷。我们现在的工作就一定好吗,现在的生活就一定好吗,让孩子重新走一遍我们走过的路,有什么意义。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有个观点是国外发达国家人们获得财富的三种主要方式是投资、经商、明星。因为他们早就知道靠劳动收入获得大量财富的可能性很小。事实上,这个现象在我们国家同样普遍,但是获得巨额财富的人毕竟是少数。
分本位思想培养出的孩子,大多还是打工者。打工者最想获得的就是实现财务自由,而靠打工很难实现,要想实现,还得靠投资、经商、明星这些方式。虽然不容易,但是我们可以从小培养这样的思维,培养投资意识,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利用时间复利,实现财务自由。
除了投资意识,我认为培养孩子更应该关注的是为社会作贡献,为社会做贡献不一定非要学习成绩好,重要的要有健全的人格、家国情怀、坚韧不拔的毅力等,这些不是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就能学来的。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说:“当一个人看待问题的眼光在一年以内,他将和身边的每个人争得头破血流。可当他将看待问题的眼光拉长到十年,就会发现能与之竞争的人寥寥无几。”
以天为单位,我们看到的是内卷,以年为单位,我们看到的是格局。坚持长期主义,可以让我们培养更远大的格局,无论是个人求职还是孩子教育,都需要长期主义。
03 长期主义让我们学会慢慢成功
曾国藩靠着“结硬寨,打呆仗”的思路,最终打败太平军。成为晚清中兴名臣,死后获得获得古代士大夫最高级别的谥号“文正”,名留青史。
吴孟超院士,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要把“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他是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97岁高龄依然奋战在手术台上,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2005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巴菲特96%的财富是60岁以后赚来的,这是他长期对价值投资的坚持,充分利用复利效应带来的成果。
雷军在2018年小米上市时,在招股书中向用户承诺:从2018年起,小米每年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润率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部分,我们都将回馈给用户。此举将“感动人心、价格厚道”落到实处,维护用户的长期价值,小米这些年来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
贝佐斯曾问过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会复制你的做法呢?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张辉曾经说过,凡是卷的事情,我都不做,因为一定有人做得更好。我关注的是长期有价值,但短期没有人关注的事情。
难走的路,从来不会太拥挤。我们要在适当的时间点做正确的事情,并保持长期的耐心和坚定,学会慢慢成功,我们必将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
04 如何坚持长期主义
想要坚持长期主义并不容易,长期主义的本质是延迟满足。我们很容易受到短期利益的诱惑,这是人类的本性,喜欢即时满足。《掌控习惯》告诉我们,想要养成一个习惯,就要让它显而易见、有吸引力、简单易行、令人愉悦。我们可以用少量的意志力强迫自己做一些事情,日积月累,我们就会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这就是微习惯的力量。那么,这个道理用在坚持长期主义上,依然管用。
第一,相信长期主义的力量。想要做一件事,首先要相信这件事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只有对未来有信心,我们才会放弃短期利益,追求长期主义的价值。
第二,发现事物的本质。任正非之所以选择放弃小灵通发展3G,是因为他看透了电信设备发展的本质,把准了发展趋势。我们要想坚持长期主义,就要培养自己发现事物本质的能力,去发现那些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通、最质朴的常识,来帮助我们决策。
第三,培养专注能力。专注做一件事,能给我们带来心流体验,内心极度平静愉悦,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一切干扰。因为专注才能关注细节,这些细节往往都是基本功,一件事情的成败往往取决于细节。只要大方向没有错,我们在这个大方向上持续不断地投入,最终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会比到处出击要大很多,才能享受到长期主义带来的成功。
第四,把一心向善,帮助他人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企业,一定不是把赚钱作为第一目标,而是把让社会变得更好作为自己的价值观。那些伟大的人物,他们同样是为了改变人类命运而奋斗终生。只有把利他向善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我们的内心才会充满动力,坚定不移地相信并实践长期主义,不会轻易放弃。
以上,与您共勉。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