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水仙
水仙茶品种据调查所得,可分为三种:一·大叶种:此种叶最大发芽最早。二、长叶种:叶片稍细长,幅较前者狭小,发芽也较前者迟数日。三、圆叶种:叶近圆形,萌芽又较长叶种迟数日,三者除叶形及采摘期有异外,很难看出有其他不同特征。
水仙树高,枝干直立,质脆,树最大者高有三公尺,幅有五公尺(山中广宁岩天井中之二丛惊为全山水仙树中之最大者,此即指此二丛而言)主干大11公分,老枝呈灰白色,幼嫩枝条稍呈红褐色,枝条节间距疏,着生角度约六十度,枝叶着生角度五十度左右。叶大,最大者长15.7公分,宽7.8公分,普通者长10.5公分,幅5公分,叶面平滑,浓绿有油光,叶脉粗而隐,数8—12对,锯齿较深,略疏,数29—46对,叶端尖长,间亦有圆钝者,叶背绿色,着生多数白毛,幼嫩叶呈紫红色,叶底多生白绒毛,开花期早,花甚多,而不易结实。
花朵较菜茶大,幅达5.4公分,花瓣乳白色,四至六片,长幅各2.7公分,花丝计294个,长1.5公分,较菜茶花丝略长而肥大。柱头稍高于药,长1.7公分,在柱高五分之二处分裂,分裂支柱直立,与普通之菜茶奇种柱头三裂之斜向全然有异。子房表面着生茸毛甚密,花萼绿色五片,每片上有深隙,初观之有如三裂,长0.5公分,幅0.9公分,花梗甚短,长仅一公分。
【妞注】
水仙: 水仙,又名闽北水仙,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是闽北大规模种植,稳定优良的茶叶品种。发源于建瓯宁县(建阳)小湖乡大湖村的严义山祝仙洞。《水仙母树志》记载:‘前八余年,清道光间,有泉州人苏姓者,业农寄居太湖……一日往返对岸义山……经桃子岗祝仙洞下,见一树,花白,类茶而弥大……试以制乌龙茶法制之,竟香洌甘美……命名曰‘祝仙’……当地祝与水同饮,渐讹为今名-‘水仙’矣’ 。1929年《建瓯县志》也记载:“查水仙茶出禾义里,大湖之大坪山,其他有严义山,山上有祝仙洞” 而 《闽产录异》载:“欧宁县六大湖,别有叶粗长名水仙者,以味似水仙花故名。”这些记载均超过了130年。而随着,武夷茶的盛行,清代水仙茶被成规模从建瓯移植武夷山。偶尔在山间都可以发现老树龄的水仙茶树。原文记载的水仙叶形也有三种。经常发现有人把圆形叶子的水仙当成肉桂辨识,大概都仅仅从叶形状来分辨导致的混淆。如果熟悉叶齿的规律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混淆。 水仙茶,做的好的话有一种香槟的香柔,只是现在每每做水仙,制作方都喜欢做的很重,焙的也重,导致大家会认为水仙就是“厚” 没什么韵味,口感上不如肉桂好喝。其实,这就像一样是埃斯梅拉达庄园的瑰夏,但如果给日本的丸山咖啡,就会烘焙成日本那种典型的慢烘焙口感,苦味太重,酸度低,味道有点刺儿,完全失去了瑰夏的风格。如果给Coffee Collective烘焙,就会散发绵软的果酸衬托应有的甜味,几乎没有苦味。甚至在闻的时候,会有茉莉花以及柑橘的味道。 一样的咖啡不一样的烘焙手法,风格,表现力都这样千差万别。何况有三种叶形的闽北水仙。 比起追逐各种坑的什么品种,我更注重制作上的完美。如果既有优秀的风土,又注重制作会把茶的内质做一个高水准的表达,当然更好。
(林馥泉·虎妞 本文转自扫叶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