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连续看了几期《奇葩大会》,做为奇葩说的海选节目,最初第一季的时候,还是抱着好玩的态度来看看到底有什么牛鬼蛇神来到,后来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看到很多人敢说敢做,勇敢树起做自己的大旗,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就剩下在荧幕这边点赞佩服的份儿了。
对于每一位海选选手的表现,说句刻薄点的话,都可以用“你不就是想红么?”来概括,而当事人也能用一个标准的白眼动作,说一句“关你屁事,你想红你也来呀”来统一答复。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感觉出了什么问题,总觉得之前选手表现的时候透着一种纯真不做作,顶多是让你看到我就是一个作逼,而如今的选手则是满眼放精光,透着一种我这么表现一定会红,你们不就是喜欢这样的么?
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潜移默化中变化了?还是节目在不知不觉当中起到了什么样的催生行为,这个我没总结出来,所以也无法说明白。
也许是节目影响力大,所以名利驱使让人扭曲?也许是那些之前错过的作逼,看到和自己同类型的人都红了,于是免不了心生抱怨说,他那样都能红,为什么我不可以?
当所有的选手从来的时候就自动自觉的标签化,以想红为目的的积极表现,或许不但容易用力过猛,还容易在中途就扭曲了来意,最后变得输不起吧?
想红的人那么多,但被放出来投映在大众视野之后,或许对他们来说就是心底里打开了一道闸门,这一点从奇葩说的第三季和第一季的对比就容易看出,制作人在心态和选手平衡的比例上也有了很多的变化和调整。
话题人物的增多,故事的高潮性和刺激性,一层一层的堆叠,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变成了一道偏重口味的料理。
很多事情一旦过三,就会形成所谓的“套路”。节目是这样,出位是这样,甚至做选手也免不了要这样。
谁会喜欢看同一类的选手竞技PK?为了保持节目的好看和元素的多元化,所以一定要有人负责卖萌,有人负责专业,有人负责逗比,有人负责咆哮,这一点,大概所有的节目可能都是如此。
其实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那些吵着说,我就是不走寻常路的人,其实也不是是另一种套路,即凡是传统的我都要打破,我就是不能和你们这些凡人一样。
特立独行,不按常理出牌,其实也不过是另外一种常理而已。
导师们说,你可以努力,但你不能让别人看出来。
可如今奇葩说的节目立意已经很容易就看出来,甚至有时候留下哪个选手是为了和哪位选手PK都能看到,从最初的关键词提炼,到选手各种出位型的表演,再到上台选手之间的对垒阵营,如果套路太明显,是不是后续的生命力也就短了很多?
今年在节目里意外地看到了微信上的两位好友也去了,开始先是惊讶,之后就是好奇,还特意拍了照片说,哎呀!我在节目上看到你啦!你怎么也想去参加节目了?
有一位在回复里说,就是报名,之后被找谈话,觉得讲的不错就去录了,能不能过还不知道,川叔你下一期也可以试试啊!
我就心想说,那还不得先经历点什么狗血一般的剧情才能去,不然哪有那么新奇的故事好讲?
想到这儿才吃惊地觉得,原来不知不觉我都已经掉到套路里去了,就是没有一个奇特的故事,你怎么好上台去分享?
可思想和观点的对撞不就应该是来自于彼此不同的立场么?
特立独行的对中规中矩,这样才是对撞的本质,但现在好像大家都在向特立独行一边儿倾斜,最后一台特立独行的人彼此互相说着自己人生里的精彩?怎么感觉好像有点怪怪的?
就好像他们在无形中宣传,特立独行的我们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你们要勇敢的做自己呀!
世界上有了主流,之后就会有非主流,有了大众,才会有相对的小众。
这只是立场不同,人群不同,选择不同而已,但这并不能变成有朝一日非主流崛起之后就要吞掉主流,小众出位,就要杀掉大众,自己变成大众,那这和之前的世界并没有什么两样。
以前我总觉得中规中矩就是没出息,没性格,就是普通大众的样子,现在我觉得,中规中矩也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