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过哪些教养方式?
正面管教体验课上,我们通常会问到家长们一个问题:
“平时在家里当孩子调皮、耍赖、犯错误的时候,都用过哪些教育方式呢?”
得到的回答总是如此相同:“说教、吼骂、打屁股、罚站、威胁、引诱~~”
因为,这些方法确实能够很快控制住孩子的行为。
偶尔,我也会在不易察觉的情形下,熟能生巧地用起“威逼利诱”这些短期有效的招术,来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事后才猛然警觉自己又犯下一个小错误。
可是,很多时候,你有没有察觉到:
我们往往是出于爱的本心,却在无意中伤及了孩子的自尊和动力。
吼叫将给孩子带来什么?
“别人不需要的时候,不要给出评判或建议。”正面管教讲师这一句约定俗成的公约,是出于尊重家长的考虑。然而,有时候我真的要忍到肝肠寸断。
某天,我和孩子在公园里划小船(孩子自划的),一个6岁左右的男孩上船后,他爸爸就开始指挥:
“往左边划,快一点儿。“
“这边人少,你往那边挤什么”
”对,胳膊怎么没劲儿啊,你还是个小伙子呢。“
”你看看人家妹妹划得多好,你怎么连划船都不会。”
。。。。。。
不一会儿功夫,那孩子被说的不知所措,不想划了,从船上准备站起来,工作人员惊呼:
"小朋友,不能站起来,船会翻!"
那位爸爸直接冒火了:
“你赶紧给我坐下,回去看我怎么收拾你!”
男孩儿被吓得直接抹眼泪了,可是爸爸还不罢休:
“哭什么啊?赶紧玩儿!你怎么玩儿都不会啊!”
我心想:原来你还知道是带孩子来玩儿的啊?
类似的情形让人真的很揪心,爸爸爱孩子,是肯定的,可是这种完全忽视初心的教育方式实在是压迫感太强,连孩子玩儿这么件小事都要不停地指挥说教,我不知道这孩子还有什么自主性和动力去做好任何事情。
这个例子十分典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的女儿玛丽•尼尔森曾经在教育部举办论坛上分享:
“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的!”
我想,这位爸爸如此管教孩子,自己可能也感受不到多少快乐吧。
既不严厉也不娇纵,那该怎么办?
生活中,更多的小插曲是这样的:某天在饭馆,一个小姑娘想玩儿手机,她妈妈不愿意,因为担心会对眼睛不好,那孩子就开始撒娇。
妈妈还是没同意,她就开始哭,哭得地动山摇、梨花带雨,妈妈心软了,只好掏出手机给她,孩子立马露出笑颜开始看动画片。
这时候,妈妈又不舒服了,显然觉着自己应该坚持的立场没有坚持住,就开始唠叨:
“看动画片,你的眼睛还要不要啦?¥%&*#¥~~~!”
就这样,孩子用哭闹达到了目的,妈妈失去了立场,却在用无用的唠叨挽回自己已然败北的“坚定”。
我曾经也是听不得孩子的哭声的妈妈,可是,当我看见由于我的不坚定,让她养成了一些不该有的坏习惯,发现这些做法远离了我的育儿初衷。
很多时候,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在面临“熊孩子”的挑战时,总是徘徊在“严厉”与“娇纵”之间,在关键时刻找不见自己“坚定”与“和善”的边界。
决定你自己做什么
其实,99.9%的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在应对养育挑战的时候,既要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又要注意他的安全和健康确实很不容易。
完全脱离电子产品似乎不现实,那该如何既满足孩子“看动画片””玩游戏“的需要,又让他在合理的限度自觉地关闭呢?
正面管教的根本准则是
——让孩子获得归属感与价值感的满足,和善与坚定并行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
“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和尊重情形的需要。
和善与坚定,意味着不娇纵也不惩罚,
既要尊重孩子,也要尊重我们自己,
还要尊重客观情形。
它教会我们在尊重父母和孩子双方感受和需要的前提下,出于满足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目的,为达到对孩子长期有益的目标,根据孩子的年龄,让孩子共同参与为Ta自己的行为设立合理的边界。
尊重,并不简单。
有时候,只有做到懂得,才能做到尊重。
尊重孩子——
我们需要用共情去感受和看见孩子,需要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同时,也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应对挑战,这才是尊重孩子。
尊重自己——
不允许孩子以不尊重的态度对待你(或者他人),并不意味着你要用惩罚或吼叫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情形。
我们不能去控制孩子怎么做,
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做什么!
这个世界,什么职业都需要培训,但是只有做父母,没能提前做好培训就成了家长。
这个世界,最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也是父母,营养保健得学,天文地理得懂,人情世故得精,心理学,也一定要学!
更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爱孩子的心,而是真的没有掌握好的方法。
“如果3岁前错过了和孩子的连接,抓紧去上家长课,还有得救;如果你的孩子已经13岁,恐怕你只能上正面管教讲师班才有可能解决”
樊登的这段话有一定道理。因为,很多孩子在年幼的时候迫于家长的权威,养育中形成的问题都会隐藏,但到了青春期这个自主意识再度强烈发展的阶段,所有的问题都将反扑回来,如果没有家长和老师尊重、耐心和鼓励的训练去帮助他应对这些挑战,孩子很容易走向家长所期望的反面。
很难想象一位从来受过掌握过科学养育方法指导的家长,能够在应对青春期孩子的行为时表现出足够的尊重、耐心和方法。而正面管教有52个工具和多达90项体验活动帮助我们去“看见”孩子的内心,从个体心理学的积淀中反思自己的教育和行为模式,由内而外地促使自我成长来提升育儿方式的升级。
真正体验到:不吼不叫,你的孩子将不再是“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