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什么?有人会说每个人对“美”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但在理论界,对“美”的定义很有意思,“美”是积淀了社会文化内容的一种社会形式。李泽厚先生的这本《美的历程》从很早之前的巫术形象开始,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对“美”的认识。
早在8000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已经有了形状美的概念。虽尚未发现如欧洲古人的壁画艺术,却在生活中已经开始了对图形美的追求。比如,山顶洞人洞穴里的石器有了规则的形状,而家里的一些装饰品也都经过细致打磨,并且用红线串着。红色开始作为宗教鬼神的意义而被广泛应用。再后来,古代部族的图腾是最古老的艺术形象。中国大地上,人首蛇身的图腾形象影响最为深选。我们熟知的女娲和伏羲都是人首蛇身,蛇的形象经过千年演化成了我们更为熟悉的“龙”。这些形象是艺术又不是艺术,它们只是人类祖先拥有“想象”能力后对意识形态的形象化表达。在远古人类的陶器上,还有一些图像,多为线条,直线、波浪、圆圈。虽然考古界多有争论,但主流意见是这些图像是对“神”的形象的简化。一开始是对神“如太阳、月亮、动物”的形象化,渐渐为了追求美感(好看)就线条化了。
与“美”相关的除了图像,还有歌舞。他们相同的一点是都和宗教(对于原始人而言更像“巫术”)活动有关,所以在古代,巫术礼仪最后化为“礼”,而巫术歌舞化为了“乐”。原始的巫术歌舞活动也是为了表达某种意义的,所以是有内容的,可以说是后世戏曲的来源。
社会不断发现,由原始的“母系社会”逐步过渡到“父家长制”,大社会也由原先的和平稳定时期来到皇帝、尧舜的杀伐时代。及至夏铸九鼎,中国进入青铜时代,早期的封建制度基本成型。此时,上层社会最重要的便是对祖先和神仙的宗教祭祀活动,即“礼”。此时的一些形象早已不是对形象的抽象了,而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形象,如“饕餮”,面相狰狞,有无上尊严,是为了统治者的政治目的服务的,是权力的象征。这些形象之所以美是因为体现了原始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观念,体现了那原始的血与火的野蛮时代。
与此同时,中国人演化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汉字(书法)。甲骨文已是成熟的象形文字,此时一个字不只是一个意思,甚至可以表示一句话。逐渐发展简化,汉字也由图像演化为线条。中国书法,线条是图画(形象)美,而笔法(轻重缓急等)又同音乐一般,用节奏、韵律美来表达思想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