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十七岁左右的小女孩儿有一口一听就是三线城市却没有自己家乡口音的不标准普通话。对话的另一边是早点摊的主人,一对大约六十岁的老夫妇。
“我明天要开始找工作啦”
老奶奶回:“是,再不找工作就吃不上饭啦。”
“不是吃不上饭,是没地方住。”
“那你现在住哪里啊?”
“住我妈那里”
“哦,你妈住哪里啊?”
“酒店里”(底层打工人员住的宿舍罢)。
对话停的一点都不尴尬,因为老夫妇开始忙乎招待起了吃三人份早餐的我。我吃的也快,小女孩儿半个菜包子还没吃完,我的一碗馄饨和两根油条都已经下肚,一梯包子慢慢往嘴里塞着。
“我今天就去找工作。”
“那你之前没找啊?”
“男朋友介绍我去他那”
“你男朋友哪里工作啊?”
“就那酒店,收银的我干不了。”
“哦。挣得多不?”
“第一个月两千七,第二个月三千二,第三个月就不知道了。”
“不能住一起?”
“不能。”
“那就住你妈那里吧。”
“那……那不是我亲妈。”
“什么?”
“不是我妈,是姑姑。”
大概又沉默了一会儿,包子还没塞完,我猜他们是想等外面嘈杂的汽车都过去,再继续这一段不太重要的对话罢。但很显然清早的北京的车流是不会因为几个人的对话就停歇一秒的。
“多少钱啊?”女孩儿吃完起身说道。
“三块五。”
女孩儿从兜里掏出一把钱,至少有三张十块的吧。
老奶奶说:“你这还是前天我找给你的钱啊,一分不差。”
“嗯,不舍得花。”
正好吃完我的包子,老奶奶走过来说:“呀都吃完啦,哈哈,真可以。”
“是,这包子好吃……一共多少钱?”
“十六。”
付了现金,慢慢走出了早点铺子,进到嘈杂的马路上,被安静的人流带向陌生的地方。
北京有无数条这种小餐馆一条街,早上支起冒烟的炉子,炸着蒸着。他们沿着马路画出一条看不见的线,线的这边是一条奔腾的河,把各地的人带向陌生的地方,线的这边是被冲上岸的鹅卵石,沙沙作响又安安静静。
——陪领导去买宝马的一个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