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兮兮
一直以来,我虽然从事着与文字、策划相关的工作,身边也不乏一些优秀摄影师,但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要亲力亲为。尽管此前一直对手机摄影情有独钟,但对单反摄影常识却是一窍不通,偶尔抓起朋友的单反拍两张,也只能说勉强对焦准确,都是看运气……直到有一次因此导致本应拍到的某个重要瞬间白白错失,虽然并未有人苛责,也不属于本职工作范围,但此后我的内心却开始纠结,甚至有些自责。辗转反侧几日,我干脆剁手了尼康 D810。
4月16日,开箱图。
在正式入泥坑以后,我抱着从图书馆借回来的《D810单反摄影宝典》如痴如醉,一边读一边拿着相机对照学习,先啃明白每一个基础操作点。在稍作了解之后,再看那些优秀的名家作品,突然觉得自己像第一次看见江河大海的人,过去的坐井观天是多么浅薄。有些感触喷涌而出,不吐槽吐槽自己还不愉快。
这些感触或许你曾经听前人说过,我也是。但是从前直接听前辈们口口相传的金句,只知道这是what,并不明白why。而要让一个人真正认同what,why才是最重要的部分。有了why,我们才能继续在研究how的路上坚定前行。在我丧失勇气以前,简单记录一下作为摄影小白的些许感悟,仅作个人回顾使用。
1.光圈不是越大越好,why?
一直崇尚手机摄影的我,一来主要是因为死宅&懒,手机的便携性确实让人无法拒绝;二来是经常关注测评,有一些非常棒的手机摄影达人,能够拍出让人十分惊艳的好照片。
但是,说实话,再好的手机(如 iPhone 7 Plus)在景深处理上其实都比单反要弱太多。因此在未曾接触单反摄影之前,对那些大光圈的人像特写一直情有独钟,看见一张照片就觉得“哇,虚化好棒”,其实就是因为一般不用单反的人拍不出来而已。
后来我才知道有个词叫做“刀锐奶化”,形容焦内焦外反差很大的锐利与虚化效果。而论坛中用类似的词夸你的人,并不是真心夸你的摄影技术多么厉害,往往只是夸你的器材而已……
真正见识到小光圈的好处,倒不是因为那些大美的风光片,而是《中国摄影家》杂志上的一些人文摄影作品。我看到有一张作品里,一个少数民族的妇女穿着民族服饰,手捧着斑驳的竹篓,她的脸被晒得黑黝黝的,衣服上也都是长途跋涉带来的尘土,背后就是蜿蜒磅礴的山脉。我不知道这位摄影师是谁,也不知道在哪里拍的,但是那一刻我对光圈的理解似乎多了一些。
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生活在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在时代的洪流中坚守、挣扎、跳跃着。许多特写作品固然很美,用光讲究,对焦准确,焦外好看得令人眩晕,可是它之所以被称之为“糖水片”,也许就是因为它并未能反映更多的时代缩影。
2.熟悉的地方真的没有风景吗,why?
有许多摄影师一直追逐着风景最美好的地方,壮游天下,登于绝巅,临于河川,却忽视了身边的风景。他们起早贪黑,四点多就出发去追逐最美的日出。
“每个湖、池、河边,都是几十位摄影师排成一列,架好三脚架,等待那一刻的发生。”去年参加中美摄影师PK的布鲁克斯·詹森说:“这一场景如同上演‘赛马’一般——一排摄影师都为完美一摄,而在装有价值不菲的镜头和工具的相机前整装待发。然而,一旦太阳升起,薄雾小三、马匹归圈,这些摄影师就如释重负,无景可拍,打道回府。”
詹森遇到了花费大量时间来寻找最佳“日落点”的中国队伍之一,在交流时,他们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你打算去那里拍日落呢?”他觉得这是一个奇怪的问题,这些人不问看到了什么,拍了哪里,或者哪里的落叶最为缤纷多彩,他们的全部关注点都在于找寻壮美的日落点,为具有神奇光线的绝佳时机而作准备。
实际上我并不是非常反感去搜寻这些最佳拍摄地点的行为,毕竟摄影本来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大比拼,但是,如果单纯地追求一张最佳状态的照片,水面与阳光的角度正好,一切都有前人牙慧可寻。美则美矣,不过是流水线作业的风景复制品。不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而是“五步之内必有大作”。非要跋山涉水去苦苦追寻,不如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寻找生活中的美感。
3.有的人摄影功底好,但是拍不好,why?
刚开始勉强知道光圈、快门、ISO是什么东东,但我并不清楚它们之间的配合能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甚至直到现在,也仍然不能很快反应如何调节参数。因此,每当我看见一张令人惊叹的优秀作品,就会格外关注它的参数介绍,比如用了什么样的设备、快门慢到了什么程度、这么细腻的画质ISO低到了多少?如果有这张作品的后期教程,我想我也会非常感兴趣地拜读收藏,再找机会依葫芦画瓢。
“相机的使用方法和暗房技术可以传授,但是摄影本身的学习却只能靠自己感悟。”正如摄影师森山大道和深濑昌久所说,其实很多学习新技能的人都一样,一开始往往最关注该技能是通过什么样的工具、软件来实现的,而在熟悉了这些流程之后才会发现,真正决定一个作品是否优秀的关键,并不在于工具,而在于思维。
诚然,追求技术和追求思维是一个摄影师必经的两个不同阶段罢了,所以也不必对小白的想法过于苛求。谁不是从好好学习技术开始的呢?只不过如果技术扎实后,并未领悟到思维的差异,可能就会陷入一个艰难的瓶颈期吧。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明明摄影功底很扎实,谈起各种参数头头是道,但却拍不出一张动人的照片的原因。
仅仅会摄影,并不代表就能成为优秀的摄影师。优秀的摄影师,拍摄的作品中不仅仅包含技术(拍摄、后期),还蕴含着他的阅历、对呈现事物的理解、以及最深的关怀。明白这件事以后,我对优秀的摄影师产生了由衷的敬佩感,也更加努力学会欣赏一张照片背后的那些言外之意。多一个人读懂,也是一种欣慰吧。
最后的话
我还在摄影小白的路上奔跑着,买相机的时候曾天真地以为,只要学会了就能拍好。在晒开箱图的时候,小伙伴们排队和我说“单反穷三代”,我毫不在意。“怎么可能!我这么有自控力的人,又不烧镜头!”这么想着的我,后来才发现摄影的世界里不是只有镜头……
看见关于流云的照片,才知道得用减光镜,要不然容易过曝,好,减光镜+1;看见逆光人像美得不行,才知道要摄影师自己引闪打光,或者要个小伙伴举反光板,好,一机一闪我也认了;好看的街拍照片,如果在不打扰到别人的情况下拍到呢?最省事的方法原来是长焦……这样的初级tips还有很多,我也慢慢添置了sdxc卡、清洁套装、镜头袋、摄影包、内胆包、甚至防潮垫(我想太远了)……
总之,原来只是想着简简单单买个好用的单反,自己出门时拍拍喜欢的人事物,结果知道的越多,欲望越多,反而觉得累赘。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要用“灵魂摄影师”这一称号来安慰自己(因为技术和思维都跟不上呀)。享受作为一个小白的时刻,现在想到了什么就写下来,以免过些时日回过头再看,反而因知道的更多一些而不敢将这些浅薄的理解付诸笔下。
对自己说一句:想拍啥就拍啥,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