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
——读《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和《教师花传书》有感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和《教师花传书》这两本书就如寒冬里的缕缕春风,渐渐吹散心头的阴霾,也温暖了这个冬天。
第一缕春风:卓越教师的培养与成长
读完此书,回看目录,我在思考:卓越教师到底卓越在哪里呢?
一有大视野,有前瞻性的思考。
今日之教育就是明日之科技,后日之经济。教育现代化聚焦在现代人的培养上。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未来社会又需要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备讲批辅考的工作流程,我们深陷应试的泥潭不能自拔。我们如此辛苦地教书,还是会有一些那么高冷的学生打老师的面前穿过连一句问候都没有;我们对学生严爱相济,还是会有学生在背后骂骂咧咧;甚至,一言不合,就伙同家长对老师拳脚相向甚至流血牺牲……诸如种种难道不是打在老师脸上一记响亮的耳光吗?!我们日日在教书,而忽视了育人。前几天参加孩子幼儿园的新春联欢会,三岁多的孩子们唱着欢快的歌曲,却个个面无表情。我收起了微笑,不禁打了个寒颤:我们的孩子,你们怎么了?你们为什么不会笑一笑?我们的教育,你怎么了?我们费尽心力把孩子们训练成了一台台精于做题的机器,却使他们丧失了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喜怒哀乐的能力。有一天,当我站在讲台上看到学生们麻木的表情时,我说:“同学们,今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咱们何不对着阳光来一个灿烂的微笑呢!”有学生窃窃私语,以为我神经了呢!
于漪老师将现代化的人的特征概括为20个字:基础宽厚,用于发展,敢于创新,人格完善,造福社会。这也是对孩子们的期望。也许,我比较悲观,我想首先应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其次才是创新、发展和造福社会。
我们往往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何出发。我们需要脚踏实地,但更需要仰望星空,牢记育人的目标,不要徒劳无功。
二有文化自觉意识
我觉得程红兵老师在第二讲里谈的教师的文化自觉是指,作为教师应该目中有人,心中有学生,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去尊重去关爱。如果目中有人,就不会在表扬学生时,拿农民工子女班的学生做对比;如果目中有人,就不会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而忽略了健康;如果目中有人,就不会用成绩这一把标尺衡量所有的孩子;如果目中有人,就不会只关注升学率而忽略了孩子的人格成长。前几天,和一位老教师谈心,他还提到:“我现在就是给学生传达一种信念:老师不会放弃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他还说:“我前几年生气时,还会说一些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管你之类的话,但现在不会说了。”我心中一惊,这不正是我在生气时常说的一句话吗。见贤思齐。我自知我的文化自觉意识还很淡薄,以后要谨言慎行,让教育少一些无意的伤害,多一些文化的含量。
三有极高的专业素养
在第3讲里,谢利民老师认为卓越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潜力、专业情操。一一对照,觉得自己每一方面都欠缺的厉害。所幸的是,遇见韩老师,在她的引领下,至少,我在路上。很喜欢第59页的这段话:“卓越教师不仅要学会教书,还需要育人。教书可以凭借课本,育人最根本的是要有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正如佛像有光,可以照亮人性的深处,可以温暖孩子柔软的心灵,常常让孩子记忆一辈子,回味一辈子。人格魅力的养成,不可能速成,需要守住寂寞,力戒浮躁,需要长期修养,顺其自然。”看来,要想摆渡学生,还得从修炼自身开始。
第二缕春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发展和教学能力的修炼与提升
如果说本书的第一板块给我们指出了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的话,那么第二三板块就是给我们搭建了一架通向夜空摘取那颗明星的天梯。
第一阶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解读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文本提到的三大范畴分别是: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其中,还提出了教师一个非常根本的专业素养——教育敏感性。什么是教育的敏感性,编者也没有给出一个定义。怎么培养教师的敏感性,这是一个久被忽略的课题也是难题。从编者列举的事例可窥见出与第2讲里程老师讲的文化自觉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为师不易啊,有时需要钝感,以防受到伤害;有时需要敏感,以防伤害别人。
第二阶梯:从教育问题的解决者到教育知识的发现者
这一讲,只是看题目就已经颠覆了我的认识。我只听说过教师是传播的知识的人,是运用知识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没想过教师还可以自己发现知识。细细读来,原来是这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决。当问题解决以后,不要停留于此,应该往前再走一步,进行总结和反思,如此,便由知识的运用者转换成了知识的发现者。怪不得专家不厌其烦地为叮嘱我们:写十年的教案也成不了专家,但写十年的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专家。要成为知识的发现者,需要始终保持对教育现象的敏感度、对教育问题的好奇心。
第三阶梯: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构成
王荣生教授将语文知识区分为教师知识与学生知识。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由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实施、语文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组成。王教授开阔的视野和缜密的思维,将语文知识分得详细而又系统,其中还有对一些知识、术语的解释也颠覆了我原有的认识。例如,在159页,讲到“多元解读”这一文学理论的术语时,他指出:多元解读在文学理论里面大概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读者反应批评理论。面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读者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阅读能力会有不同的理解。这近似于我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第二层是文学的接受理论。文学理论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对同一部作品做出不同的阐释。第三层意思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由于时代差异和民族风情的差异,对同一个作品会做出不同的阐释。而我原来对“多元解读”的理解只停留在第一层意思。读到这里,想起我上过的一节《囚绿记》的公开课,其学习目标之一就是“多元解读本文的主题”。真是无知者无畏啊!当然,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在传播的过程中只是空喊一个口号,而忽略了对概念本身的解释。这也警示我,在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对概念追根问底,不能人云亦云,主观臆断。
最后,王教授指出:语文之所以有些知识给学生教不会,一是老师自身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二是“大面积的、长时期的、集团性的”知识错误。所以,语文老师一定要尊重知识,相信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我打算把王荣生和宋冬生主编的《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书买来,好好学习。
第四阶梯:从课例中获取语文教学知识
之前,从一些专家的文章中就知道了读课的重要性。我也特别喜欢读课,尤其是读到一些妙课就像读小说一样,刚刚读完这个环节就迫不及待想知道下一环节是怎么处理的,那种扣人心弦的感觉不亚于追一部偶像剧。
这一讲的开始就读到了王崧舟老师《长相思》的课例,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啊!我边品边批注,还手痒痒地仿写了《登高》一课的简案
借助注释,读懂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齐读。3、检查重点词意。(萧萧、作客、百年、万里、艰难)
二、展开想象,读出诗情
1、师读。 2、学生描述看到的画面。
3、试着将画面归类。(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国家之秋)
三、探究原因、读透诗心
问题:诗人为何而悲?
选择《登高》的原因有:1、诗词本是一家,体裁相同,教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有许多相似之处。2、之前磨过这节课,但那时按照诗歌的顺序和意象、意境、情感设计的。且感觉处理得有点繁琐,板块不是很清晰。所以,想改变,想突破。但这个设计也只是这次读课的附属品,还没有经过推敲。反思一下,觉得虽板块清晰、每一版块既有教学手段又有教学目的,也有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之感,但不足还是很明显的:其一,在细节的处理上,问题的设计上还是有力不从心之感,例如第二板块的第三个问题,一是怎么把这个问题表述清楚,二是这样设计会不会太死板,三是三种归类太落窠臼,很多教案都这样设计。其二,第三个板块的“探究原因”是教学手段吗?看来不在作品里经过一番摸爬滚打出生入死是设计不出好课的。
第五阶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虽然工作有五六年之久,但《语文课程标准》却没有仔细研究过,只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才有针对性的读一部分。“脑中有课标”便成了一句空话。只做到“手中有教材”,那么要把学生带往何处,就变得随心所欲了。如此,要想实现目标,无异于缘木求鱼。研究课程标准,能促使我们像专家一样去思考。将课程标准细化为每一学期每一节的教学目标并实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第六阶梯:课堂教学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透过一些学历不高而功勋卓著的名师崛起现象,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研究意识+自我修炼。研究意识是打开教育奥妙世界的大门。缺乏研究意识的教师,很难发现独特的教育现象,常常只会感到教育生活的平淡乏味。自我修炼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关键。保持一颗敏感而好奇的心,涵养教育热情,不断探索,养成随时思考问题的习惯,多读书厚养气,成就自己,摆渡他人。
第三缕春风:《教师花传书》
这本书,书名极其别致并富有诗意。绿色的封皮给人以清爽,盛开的花儿欣欣向荣,极富生命力,也许,这象征着专家型教师就如这花儿一样活力四射、永葆青春。
在这本书中,佐藤学教授反复强调:教师必须是“工匠性”与“专业性”兼备的专家。教师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也有专家的一面。作为匠人,教师的世界是由熟练的技能、经验、直觉或秘诀构成的。而作为专家,教师的世界则是由科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反思与创造性探究构成的。匠人是通过模仿与修炼来学习的,专家则是通过反思与研究来学习的。这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里的观点不谋而合。看来,国家有异,人们对专家型教师的认识却是相通的。书中的一些细节还是能给我带来一些震撼和反思的。
在阅读一些老师的博客时,我也很诧异他们怎么能把课堂实录写的那么详细完整呢。终于,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原来是他们在课堂上种下了“倾听”的花种。在家常课上,往往唱独角戏的多,倾听的少,尤其是到了学生吞吞吐吐,意会了却不能言传的急人时候,为了所谓的提高课堂效率,就抢过话头,滔滔不绝一番,便得意洋洋地进行下一个环节。缺少了倾听,怎么了解学生的病症和需求,怎么能对症下药和因材施教。如此看来,我在“倾听”这片天地里还是很有机会大有作为的。
剪剪春风已至,能否迎来一树妙花,这中间的路途还是很漫长遥远的,但吾愿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