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图书馆把它看得差不多的,村上的书我看得比较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挪威的森林》了。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小说是没什么感觉的,甚至不想去看小说。毕竟,看到好的小说就会深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但看到不好的小说时又会觉得自己浪费那么多时间在这里很不值。于是就开始抵制小说,全方位拒绝,因而也是本着看随笔的心态买了这本书。
这算是村上的自传吧,抛开里面对于一些文学奖、学校一些看法以外,我整篇看下来,就只觉得这不像是一个五六十岁的大叔(按内容推理应该大概是这个岁数)写出来的,反而更像是一个20几岁的少年写出来的书。里面的一些类似于“感觉这样说不太好”、“虽然这样有点怪怪”的话语,看下来根本就是在跟一个大哥哥讲话一样。全然没有老大叔那样的自作深沉或者深谙世事的厚重,读起来少年感也是跃于纸上。
现在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字里行间大都充斥着厌世的沉重,相比之下,村上才是那个不被岁月压榨的永远的少年啊。
买这本书之前是准备把它当作工具书来看的,看着看着就成了心灵辅导书。倒不是说里面有多少心灵鸡汤,而是光看着村上的少年语词,焦虑烦郁的心也有些平静下来。无论如何,心里始终要有一件可以随时随地使得自己开心的东西啊,不然怎么走过这苍苍茫茫的人间呢。这件东西可以是写小说、可以是唱歌、可以是跳舞、也可以是画画......总之,要有一件能让自己有动力的东西。我这么说,肯定是因为我没有,不然我也不会这么焦虑了。
说到书本身吧,之前在别的社交网络有看到说村上的自律性是极强的。在这里总算知道了点。keep的封面是—自律给我自由。这句话,用于村上身上非常合适。
每天坚持跑步1个小时、每天坚持写十页纸(每页400字,折合大概4000字)、每天坚持早睡早起。
光是这三样,我一样都做不到。更重要的是,这三样东西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不变的,不是说那天累了不想跑了就不跑了、不是说哪天没心情就不写了,也不是说哪天天气不行就窝在床上......(这好像是在说我自己),30年如一日,这些都一天不落地坚持了下来。
不得不说两个字—服气!
我之前也想过每天跑步3公里,最近下雨地面潮湿,就理所当然地不跑了;也想过每天坚持写字,但是刷微博有点起劲也就不写了;也想过每天早起背单词,但还是赖床不起了。
年纪轻轻更应该趁这个时候多锻炼身体,这样颓废的年轻人(我)跟一个大叔(不要介意哈)相比,大叔比我还年轻了。
以后的日子还是把这些都坚持下去吧,也许吧。
再来说一下小说家这回事吧,成为一个小说家的基本功都有什么?
1、阅读大量的书籍
2、观察细致
3、耐得住寂寞
精简下来,大概是这三样。赞同!太赞同了!
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很难写出一个好的故事,天才除外。从读书时期的语文学习、到自觉的课外阅读,其实都算是一个知识储备的过程。阅读时不可或缺的灵魂,我了解的作家没有谁是从不阅读的,他们不仅阅读次数多,阅读的范围也很广。不同的文字给了我们不同的感觉,对待一些事物的观点也是这样逐步培养的。我之前试过,在每天阅读大量书籍之后自己所写的文字比我很久没看书时写的好太多。不是说借其他书籍的文字较多,而是你在看完之后,你的脑子对于一些事物情感更加敏锐。文风,也有了点潜移默化的味道吧。
我的书架有很多书,但看的真的就只是最近看而已,阅读的确是没有高中多,光是刷淘宝刷微博就可以花掉一整天的时间了,哪里还有功夫看书噢。看了之后,还是觉得,阅读,不能缺啊,以后还是多看书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这个,不多言说了。
“检验一个作家的最好标准还是长篇”。
来来回回删改,没有人会鼓励你,也没有人能给你一条明路。长篇的道路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我不是作家,这个我也没有资格说话。
但还是想引用一句话: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这又是一篇不及格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