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问题叫“一个人的教养如何体现?”里面有位答案让我获益匪浅:
跨级层之间的互动特别能体现教养,因为层级虽然客观存在,强弱也自有差别,但有教养的人会无视阶层,对人平等,而无教养的人会特别在意阶层,对人三六九等。
是的,目前为止,社会阶层之分依旧客观存在,不可避免。人们往往用金钱的多少去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层次高低,也习惯性的用家境的好坏来区分这个人是否有教养。
其实不然,真正决定一个人教养的并不是取决于家境,而是他的家风。
记得有次坐高铁,坐在后面的几个小孩在过道疯跑打闹,而他们的家长竟然一点制止的意思也没有。
乘务员几次上来劝阻缺却并不被理解。最终还是在周围乘客的声援下才得以解决。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很大一部分的家长,其实你们的一言一行对于一个还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有着太大的影响了。也许第一次他并不知道对错,但是你的纵容和无作为让他在潜意识里认为这样是可行的,从而产生了错误的价值观。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为他们比任何一位学校的老师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时间来的都早都长,你们的所作所为深深影响着他们。“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我觉得这并不是说有钱人家的孩子依然还会有钱。“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就是这个道理。细数历史,我们会发现,往往一个家族由鼎盛至没落都会从一个败家子身上产生。
为什么如今“富二代”被人们定义为贬义词。我感觉这么做虽然有些片面,却能代表相当一部分的社会现象。拿着家里的钱去挥霍,一夜掷千金等等。这里我必须要承认,他们之中绝大部分接受过高等的教育,有的也有着异于常人的智商,但家庭的放纵可能会使他们产生某方面的缺失。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凡事都有相对立面,有的人从小便被父母严格教导,从而继承家业。
美国有两个家族,爱德华家族和朱克家族。爱德华品行高洁、博学勤勉。他的后代里也是人才辈出,有当校长的、有做教授的、甚至有过副总统;
而朱克则是一个浑浑噩噩的酒鬼与无赖,他的后代里则都是乞丐和流浪汉。
梅尔格里丝豪森曾说:没有教养,没有学识,没有实践的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种,也是结不出果实的,
其实这种反差在大学校园里来的格外明显。比如同样是一个教室里的同学,在面对着保洁阿姨的态度上是有着明显的差别。其实不论你家境多好,在面对生活层次不如你的人的时候保持一份起码的尊重是应当的。
可见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首先要“其身正”,只有家长做到了,才能培养出正直的家风,才能教育好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