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清音。
我正式开始做短视频一周多了,数据不算很差。事实是如果我再能作一点、再能编一点,能再心机一点,可能效果还会更好一点。
为了能让自己赶上短视频创作的末班车,顺利的开启短视频恰饭的路,不怎么刷抖音小红书之类的我也开始刷了。
天杀的短视频,犹如白鹿原上的罂粟地一样,毁人不倦。天知道,这几个月我是怎么度过的?说是精神分裂也不为过。过去的几个月,我每天都在头痛为什么我的交付场景全是线上、全是线上的我让我觉得苍白无力,感觉做案例视频都没法做。
为啥?看看目前短视频的“主流”玩法是什么:
摆拍、剧本、假人设、自导自演、水军、批量带节奏,然后出大爆款、然后网红火了,然后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摆拍、写剧本、搞假人设、自导自演,然后也火了······
总之,做线上贵了、各种门槛都高了。互联网最初在打平信息差上可是做出了汗马功劳,这才几年,魑魅魍魉难以分辨。
这就是短视频,一种神奇的“创新”,2S抓你眼球、5S勾魂摄魄、看了半分钟,觉得自己简直白活了。想要成功吗?想要发财吗?评论区call 666(我开玩笑的、别信)
短视频一招起号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学会表演和导演,以及自导自演。可怜我还是太单纯了,也太狭隘了,只知道死抠内容和研究客户。
举例,以前的我做短视频,我会想客户需要什么、客户分几层、每层需要看什么、客户生命旅程是怎样的、以及各自的场景和痛点是什么,把这基本的搞定之后,才是去看看有哪些热点可以蹭蹭。
现在看完了爆款短视频的玩法后,发现竟然有这样一招鲜吃遍天的玩法:
低配版:美女+黑丝+擦边+话题蹭热点
中配版:个人编的故事+煽情+蹭热点高配版:人设故事+剧本+演员+蹭热点
当然以上最好要节奏要强、元素密集、信息密集,一句话概括,出镜人要多!
比如我现在做知识付费、教育行业的客户服务,那么做短视频就不要傻傻的口播做内容啦,编个段子,演技真诚一点,就行,比如:可以找个演员扮演老板说我要破产啦,负债**万,作为主演的我一顿输出、镜头一转,赚了**万。
比如要做足浴按摩类账号,就编各种按摩女和顾客的故事,怎么迎合卑琐的价值观就怎么来;
再比如卖小百货什么的,就90后、95后二代创业,继承祖业,肩负着振兴家族命运的使命;
又比如做创业教短视频的,主打一个年龄冲突、职责冲突,开场就是00后为了不上班开一家上四休三的公司有多爽;
起号之后,担心内容没法持续输出是吧?没事,大把大把的人教你怎么学会喷人来蹭热点,谁火喷谁?你说低级?各大地方官媒、主流媒体可都是这么做的。
你说案例?就比如最近发生不久的两只猫事件,如果不是那么多媒体跟风,至于成为大新闻么?
但,以上真的是可以持续的么?或者说,做这件事是有意义的事情吗?
比如迎合短视频那种上下滑动推荐和自动循环播放的机制,以及那种爽点拉情绪的设置去让人变得更加浮躁,批量处理的陌生化信息来让人变得更加懒于思考,让人看完不是激发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而是放大了焦虑和主观恶意,这真的好么?
还有就是,对于短视频创作者来说,当你发现你费尽心机和时间做了一个几分钟的爆款短视频后,关注你的粉丝甚至都不思考、记不住你是谁的时候,你还能当多久的工具人呢?
之前有客户会跟我讲1000个铁粉理论,说当你有了1000个铁粉的时候,你就能呼风唤雨,因为你做什么他们都会买单。首先,什么是铁粉?抖音的铁粉机制的铁粉么?我不这么认为。
我始终对这个理论高度怀疑,把一千种产品卖给一个人是合理的,但是要收获1000个铁粉,那么其理想程度不亚于坐上扫把就能上月亮旅行。
总之,这样的短视频让我们主动或者被迫的放弃了享受生活,拿起手机都是别人的精彩和奇迹,放下手机一眼望不到头的平淡。所以,大量的人宁可在焦虑中颓废,也不愿意平凡的真实。
但,99%的生活不都是平淡么?哪有那么多的奇闻轶事和矛盾冲突、且恰好都带了高清摄像机拍了下来、给你看到呢?看久了短视频的人,恐怕很难再体会到那种阅读一本书,或观看一部电影,或者一次深度思考来收获的成就感了。因为短视频和算法推荐机制提高了我们的期望值,我们开始期望一切,期望所有。
《幻象》中说,我们开始被过度的期望所统治:
(1)期望劲爆的新闻,更多的英雄,多频繁地出现杰作
(2)期望不平凡,所以无事生非,所以人造英雄,然后再毁掉TA
我们持有、培养、不断扩张这些过度的期望,因此创造出对幻觉的需求,并用这些幻觉自我欺骗。我们付钱让别人用幻觉来欺骗自己。
最后,在种种幻象中,我们终将变成地球上最沉溺于幻觉的人民,我们成了时代骗局的饥渴附庸。那么,我作为这一批后进来的入局者,是要推波助澜,还是浊中取清?如果可以,我还是希望做后者,能做点善事、让自己的存在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而不是更加恶心。
祝我好运~也祝你好运!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