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在历史上和电视剧中的名气不亚于陈圆圆,圆圆是因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让世人记住了她。
而董小宛却是凭着自己的才情、德行,被后世之人高度称赞。
“念家山破定风波,郎按新词妾唱歌,恨S南朝阮司马,累侬夫婿病愁多。乱梳云髻下高楼,尽室仓皇过渡头,锢盒金钗浑抛却,高家兵马在扬州。这是吴梅村在《题董白小像绝句八首》中写道的,也算是对小宛一生的概括。
董小宛,本名董白。出身于苏州一个是带经商的绣房家庭。家庭殷实,也算得上是个大家闺秀。无奈1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从此家道中落。
母亲为了避免睹物思人,卖掉老宅,在城外隐居。绣房生意全权交付伙计打理,过了两年董母想要收复绣房,却被伙计告知绣房经营不善,不但没有挣钱还欠外债不少。
这或许是伙计搞的鬼,但是这对孤儿寡母又能怎么办?
董母一时无法接受,气的一病不起。眼看为母亲治病的钱都没有了,清高的董小宛不得不想办法去挣钱为母亲看病,还要还巨额债务。
那时候,适合女子的职业太少了,想要挣快钱也只能去青楼场所。
于是,董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便将董白改名小宛。
董小宛秀丽的容貌,超尘脱俗的气质使她很快就在秦淮河出了名。为生活所迫,她不得不屈意卖笑,但她那清高的脾气有时不免露了出来,得罪了一些庸俗的客人,然而却赢得了一些高洁之士的欣赏。
董小宛孤芳自赏,自怜自爱,决不肯任凭客人摆布,如此一来,影响了鸨母的进账,鸨母自然对她冷嘲热讽,董小宛郁怒之下,一跺脚离开南京,回到了苏州。
可家中母亲依然躺在病床上,离不开请医吃药,一些债主听说董小宛回了家,也纷纷上门催债,董小宛无力应付,只好重操旧业,索性将自己卖到半塘的妓院,卖笑、陪酒、陪客人出游。
沉沦烟花之地并不是长久之策,能够找到良人,早点上岸。
做一个贤妻良母,过上简单的小日子或许是每个娼妓的愿望。
董小宛无疑是幸运的,她找到了一个和她心灵相通的如意郎君——冒辟疆。
冒辟疆最早从方以智那里听说秦淮佳丽之中有位才色双绝的董小宛。不少名流雅士也都向辟疆啧啧称道小宛。而小宛时时在名流宴集间,听人讲说冒辟疆,知道复社中有这样一位负气节而又风流自喜的高名才子。
两人虽未见面,但彼此之间都有了好感。
这年秋天,冒辟疆到南京参加乡试,特意前去拜访小宛。无奈前几次都无缘见面,最后一次冒辟疆也不抱任何希望的情况下见到了董小宛。
这一见,冒辟疆便情定小宛,从此对其日思夜想。
冒辟疆也曾是陈圆圆的忠实粉丝,无奈两人没有结局。
遇见小宛之后,他便恋上了她。直至小宛母亲去世后,她便有了娶小宛的想法。
可小宛是青楼头牌,名气很大。即使再多银子老鸨也不愿放人,恰好在曾经的好姐妹柳如是和钱谦益的帮助下,小宛才脱离虎穴。
冒辟疆和董小宛这对才子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宛进入冒家,始终恪守本分、温婉娴静、知书达理的她很快得到了冒家人的认可。
冒辟疆的父母很喜欢她,连冒辟疆的正妻都带他很好,似姐妹待之。
小宛在冒家过上了普通人家的幸福小日子,闲暇之余小宛与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把日子过得浪漫而有诗意!
可这样的幸福生活是过了一年,随着李自成占据北京,清军入关。冒家在战火连天中丢失大部分家产。
小宛随夫逃亡,好不容易等到战乱结束,家里生活已是捉襟见肘,日子过得精打细算。
屋漏恰逢连夜雨,冒辟疆这时候得了疟疾。整整五个月都是小宛亲自伺候,冒辟疆大病初愈,却把小宛折磨得骨瘦如柴。
但小宛却丝毫没有抱怨,日子刚刚安稳不久,冒辟疆又病了两次: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进,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药煎汤,紧伴枕边伺候了六十个昼夜;第二次是背上生疽,疼痛难忍,不能仰卧,董小宛就夜夜抱着丈夫,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寝,自己则坐着睡了整整一百天。
就这样小宛在长期疲劳过度导致身体欠佳,冒辟疆好了,小宛却生了重病。轻遍名医也无法治愈,最后在他们成婚9年后,因病离世。
综观董小宛的一生,她是一位热烈的爱国者,这是三百多年来,人们怀念她的原因。
其次她有着卓越的才情,绝美的容颜,追求自由,只愿随心生活。她和冒辟疆的结合,也实属幸运。
她从名妓到贤妻,很快适应了这个身份。
在冒家落魄后,她没有嫌弃和埋怨,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冒辟疆渡过难关,并去体面的生活。
冒辟疆重病时,她凡事亲力亲为,煎药、喂药、尽可能让丈夫不那么辛苦,这样的情分恐怕也是很多小妾不能做到的。
对于长期混迹于烟花之地,见惯了逢场作戏名妓们,重情重义似乎对于她们而言始终奢望。
而董小宛却是个例外,她认定了就会一心一意对他好,她能享受繁华,也能经受贫穷。
她是个活得清醒的人,这也是很多名士歌颂她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