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南京,深感南京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今日暴走钟山,又在郁郁葱葱间想到了深爱这座山的王安石。
据说在朱元璋看上钟山南麓做陵墓之前,王安石的墓就在宝公塔附近,也就是今天的灵谷景区里。
王安石写了很多关于钟山的诗,最有名的是这首: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虽然不是在钟山写的,思念的却是钟山。当时王安石在今天的扬州,扬州在长江北岸,南京在长江南岸,扬州在南京的东北方向,也就是王安石念叨的钟山就在他此时此地的西南方向。
为何念叨?因为王安石虽然祖籍江西,但他在江宁也就是南京生活了20多年,尤其是罢相后,这里是他的归隐地。他还在距离南京古城东门七里和距离钟山七里的地方建了房子,取名半山园,并以“半山”为号。如今这个地方在南京海事军事学院内。
王安石在这里归隐后,经常在钟山流连忘返,并写下了大量关于钟山的诗作。比如:
《游钟山》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这首化用李白《独坐敬亭山》的诗意,写出了一种历尽沧桑后圆融自在的人生境界。
再如:
《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这首反用王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诗意,直写山的幽静,虽然没有王籍的蕴藉,却写出了诗人罢相之后终于耳根清净的闲适与轻松。
王安石曾被当时的人称为“拗相公”,他主持神宗朝的变法,锐意革除宋朝的积弊,但不仅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还受到了己方阵营的掣肘,尽管如此,他依然要将变法的措施进行到底。可见他的个性确实极有棱角,反映在他前期的诗歌上,就形成了爱将政论或道理写进诗里的瘦硬风格。
但是他在隐居钟山之后就不一样了,风格逐渐清新秀丽,自然恬淡,富有禅意。也许钟山用它特有的秀美治愈了这位在尘事浮沉中受尽磨难的老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