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型文化综艺《朗读者》,火遍全国,尽管只播了两期,走热势不可挡。
我从未对一部电视节目,抱过如此高度的期待。昨天播出第二期,我一直关注着网络上是否更新,总觉得有件事没做。看完之后,一颗心终于落地了。
最后一个镜头落幕,闭目回想,究竟是什么吸引了我?或者说,这档节目的看点到底在哪里呢?
第一,董卿。主持人对节目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央视一姐”多年来深入人心,特别是《诗词大会》之后,又以知性、博学、机智……我怎么觉得,词语都是苍白的。总之,再一次征服了我,以及全国的观众。
以前都是传说,除了浏览过她参与的春晚、欢乐中国行的一些片段,完整的部分应该就是在《朗读者》第一期上。我认为,主持人相当于舞台的润滑剂,同时又主导着方向,董卿的优雅,无论是颜值、语言、过渡,不能说完美,绝对称得上:恰如其分。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她成了节目留给我的,第一个亮点和期待。
第二,主题。《朗读者》的制作人也是董卿,而且是她“自主开发”的第一档节目,所以主题的精彩,仍主要归功于董卿。
中国有太多的人或事,缺少“主题”。无意义的事,迷茫的人,都是没有找到方向,也就是缺乏“主题”。开了一天的会议,最后只记住各个领导轮流接近了话筒,讲了什么,就连领导都搞不清。很多学生上了大学,自由了,却迷茫了,因为他没有找到,真正值得自己努力的范畴,无法平衡生活的各个部分。
《朗读者》不但主题鲜明,而且触动人心。已经播出的两期节目,主题分别为:遇见、陪伴,诗意、怀旧、真情、浪漫情怀,哪一个不是“泪点”呢?围绕一个主题,配以主人公真实而生动的细节,活生生的就是一部传奇的人生剧。
有中心,有辐射,可以说环环相扣,紧紧抓住人性的光辉。
第三,真情。以第二期为例,乔榛与唐国妹“永结同心”,妻子陪着他七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不离不弃、生死相依,患难见真情。蒋雯丽十五年义务宣传,艾滋病防治科普,为艾滋患者送去关爱,点滴暖人心。郑渊洁成为“童话大王”,背后离不了父亲莫大的鼓励和支持,言传身教,代代不息。失聪儿子杨乃斌,在母亲16年日夜陪伴下,完成幼儿园到大学,2014年已经成为“感动中国10大人物”。林兆铭与动物为友,以动物园为家,守望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孤独岁月。
每一种陪伴,都是感天动地;任一个情节,都彰显人性的光辉;哪一段经历,都足以触动泪腺。
真诚是最好的叙述方式。
第四,诗意。朗读者,重点在讲人,但每个主角,都要朗诵一段文字。由此,节目完成了由“现实”到“诗与远方”的升华。
只有人物的事迹,就成了《感动中国》;只有朗读的片段,无异于“诗文朗诵会”;《朗读者》实现了两者的完美契合。
记忆尤深的一段:著名表演艺术家乔榛,和妻子唐国妹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事迹”讲述完毕,二人合作朗诵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诗歌早已广为流传,故事犹在耳边,朗诵虽然不是最专业的,场景与声音的无缝对接,每一句都让听众泪流满面。
看得到眼前,也眺望到远方,才能看到品位!
朗诵在《朗读者》中只是配角,却是情感的“催化剂”,是诗意的升腾,也是令人向往的远方。
一档好的节目,一篇好的作品,一个受人称颂的人,本质上,都是相似的。有外表、有内涵、有方向、有泪点。
看完节目,爱人开玩笑地说:要是你也能上这样的节目多好,一下就红了,全国知名。
我很镇定地回复道:我有什么,让董卿发掘,然后带到央视呢?
是啊!太多人的生命,贫瘠得都无法感动自己,又如何去征服别人呢。成功一定有方法,潜伏的平凡一定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