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回唱》从结构上来看是非常有特点的。第一章以萨布尔为孩子们讲述童话故事开篇,而后就进入了多角度叙事:第二章,阿卜杜拉和妹妹帕丽的故事;第三章,帕尔瓦娜和姐姐马苏玛的故事;第四章,纳比和妮拉(其实是她的丈夫苏莱曼)的故事;第五章,伊德里斯和堂弟铁木尔的故事;第六章,帕丽和养母妮拉的故事;第七章,毒枭儿子阿德尔和朋友吴拉姆的故事;第八章,医生马科斯和萨丽娅的故事;第九章,阿卜杜拉的女儿帕丽的故事。
虽然核心故事是阿卜杜拉和妹妹帕丽几十年的聚散悲欢,然而在写作上却采取了全新的手法,这种结构铺排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可以看出,作者的野心是很大的,想要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山峰发出不同的声音,最终形成宏大的回响。
除了第四章采用书信体,从纳比的角度以第一人称叙事,全书中还用到第一人称的章节是后两章,希腊医生马科斯,小帕丽,是整个故事的旁观者。这种刻意制造的疏离感是作者有意为之,然而却在阅读中不断的让人抽离故事本身。多线叙事是一种常用的手法,然而打散到九个人物九个家庭中,让读者读起来有点累,也有些对作者故弄玄虚的反感。这种笔墨均沾的写法也让人物的塑造不够丰富,感觉哪个人物都没有写透。
故事的背景是胡塞尼永恒的精神家园阿富汗,但这次对战乱和死别的描写少了很多。把这些人的遭遇移植到另外一个国家,也可以成立。感觉胡塞尼正在逐渐抽离自己对阿富汗题材的依赖,然而这是一次不怎么成功的尝试,因为少了厚重的历史背景,单纯的聚散悲欢有点轻飘飘的了。
多人物叙事的好处之一是,不管读者喜欢什么类型的故事和人物,总有一款适合您。比如,我就非常喜欢纳比的那个故事,非常动人。当他发现苏莱曼的秘密时,那一刻真是很戳人。
虽然网络上对《灿烂千阳》和这本书的评价都不低,但我总觉得胡塞尼后来的故事技巧提升了,而感情淡薄了。这本书感受不到《追风筝的人》那种喷薄而出的感情力量。贾平凹虽然近年作品争议很大,但是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他非要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不可的劲头,就像他自己所说:“我就是一只下蛋的母鸡,有了蛋不把它下出来,我憋啊。” 而胡塞尼后来的两部作品,都感受不到这一点。想必读者也看得出来吧,三本书的销量就是明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