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并且沿用至今,享誉中外。
唐三彩是一种陶器,在制作过程中将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加入到釉色中,经过高温烧制,就形成了深绿、浅绿、赭黄、浅黄、茄紫、褐红、天蓝等不同的色彩。其中,绿、黄、赭三种颜色最多,因此人们用“唐三彩”来统称这类陶器。制作唐三彩有着非常复杂的工艺。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矿土,之后对矿土进行挑选、舂捣、沉淀、晾晒,然后使用模具做胎。做好胎后,放到窑里进行一千一百度高温素烧,烧好后搬到外面冷却。之后再把配制好的各种釉料涂到冷却后的素胎上,然后放到窑里进行釉烧,此时的温度大约为八百五十度至九百五十度。经过高温烧烤,釉料受到氧化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釉烧结束后,再经过画头发、画眉毛、点唇等工序,一件栩栩如生的唐三彩作品就完成了。
由于近年来唐三彩的价值一直偏低,其中孕育的投资机遇是巨大的。但许多人却无奈望洋兴叹,无法从本质上掌握不足1%的辨别技巧,自然也就只好放弃这项让人垂涎的投资目标。那么如何把握这种甄别的技巧呢?下面介绍两种较为有用的方法。
一是从胎上辨别
胎釉造型、色彩风格、胎釉化学元素和物理特征的百分比等,在仿造唐三彩上应有尽有,难以区分,因此收藏者需要察看这几个方面:
看陈旧感:真品旧感自然,富有层次并深入肌里,用硬物轻划,可见旧感渗入胎里,如有可能可在不显眼处轻轻敲击一两处胎表,就可发现旧感是由胎表向里渗透的。仿造三彩的胎,经作旧处理虽有陈旧感,但绝无真品胎经岁月侵蚀而显露出来累累沧桑的自然感,旧仅在胎表不入肌里,新的感觉依稀可辨,不会出现旧感渗入胎里的现象。轻击胎表就见“旧”仅是胎表的一层,是胎的“衣服”,不像真品旧感与胎互为一体,不可分割。
看胎土新断面:真品三彩由于时间久远,部分胎土新断面遇空气后,胎土颜色会由白渐变到黑,这一过程一般约3个月时间,有一部分真品三彩洗净后的胎表也会出现这一现象。仿造的三彩胎的新断面或胎表就是三五年,其白色的胎土也不会有什么明显变化。
看土锈:大多数仿造三彩为了尽量减少人为破绽,几乎不做土锈。说到土锈,不少人把土锈理解成胎土表面用水可冲洗掉的脏土层。其实所谓锈,是物质化学变化的产物,如铁锈、铜锈等,它和原物不可分割,真品三彩的土锈不但洗不掉而且越洗越清楚。
二是从釉光区别
唐三彩的釉本质上是一种亮釉,刚烧成时光亮刺目,光泽灿烂,百年之后光泽渐退,温润晶莹,釉光逐渐变得柔和自然,精光内蕴,宝光四溢。唐三彩的釉光根据目前所见墓室出土的器物看,其釉光总是柔和温润的,除了釉面腐蚀严重,否则三彩真品不会失去柔润的光泽。
大多数唐三彩釉面由于时代久远都会出现哈利光,它是千年风月留在唐三彩器表的影子,任何仿造者都无法让自己的仿品穿越千年时光。哈利光不管在什么颜色的釉面上都呈现出五颜六色,也不管藏品想出手联系壹三壹〇壹柒壹叁〇零肆。是在什么样的光线下其颜色也都如此。真品三彩器物通体的宝光,恍惚不定,如梦幻漂浮在绚丽多彩的釉面上,所有的仿造者对这梦幻之光都会感到无奈。此外,真品哈利光用一般的照相机可拍摄到,而仿品则拍摄不到。所以,有无哈利光是鉴别真假唐三彩的一个过硬的标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唐三彩都有哈利光,所以不排除没有哈利光的三彩器也属真品。
唐朝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国家,唐三彩在当时就已经流传到了国外,并深受外国人的喜爱。同时,唐三彩对国外的陶瓷业产生了很大影响,朝鲜半岛在新罗时期就曾仿照唐三彩的工艺,制作出新罗三彩,日本在奈良时期也曾仿照唐三彩的工艺,制作出奈良三彩。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对中国后代制陶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唐朝灭亡后,唐三彩的工艺流传到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供人们日常使用的辽金三彩。明朝时期,为皇室制作瓷器的官窑借鉴了很多唐三彩的上釉方式。唐三彩造型生动,色彩绚丽,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