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乡

8年前拍的村西头

        年关将至,杨先生问,过年回不回去。我说,不想回去,孩子太小,路上折腾。他说,要不还是回去吧,眼瞅着,以后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我犹豫了好久,决定回去。因为家里,还有我已经66岁的父亲,还有84岁的奶奶,和我从小长大的大院子和旧房子。

        上一个年,孩子要出生了,我选择了在北京生产,儿子在腊月二十九出生,无法回家。

            我手术完回到病房安顿就绪给父亲打了电话告诉他当上姥爷了,父亲很激动,说一大早,院子里的桃树上就落了很多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十六岁离开家去县城上高中,二十岁上大学,二十四岁来到北京工作,哥哥们都在外地工作定居,离开太久,一点点的把故乡遗忘。

        刚来北京的时候,回家还需要先坐8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再做1个多小时大巴,再倒上镇上的面的,再坐15分钟,才能到家。后来县城开通了到北京的大巴,回家,还是得从早上8点出门,到下午3点才能回去。

        不过工作后,每年回家就只剩春节和国庆了。

        冬天,父亲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煤炉,点火烧炕,我不会烧炕,点不着火,这在村里就跟听笑话似的,父亲每次都取笑我笨。可是从小母亲就说,你去好好学习,争取以后不用烧炕。

        有时候我想帮父亲看看火,父亲说,你别弄了,弄完了一脸烟煤,你擦得油都成泥巴了。

        去年秋天,哥回去帮父亲收秋,还带着侄子。他跟我说,侄子特别喜欢站在老家的房顶上数爷爷种的南瓜,大白菜。我的记忆中,这是农家人的日常。大约在侄子的记忆中,这是老家的游戏。哥说,小家伙需要回来体验体验生活,不然连黑枣和羊粪都分不清。

        哥还说,咱们这曾经的万人大村,现在大多数是,老年人、儿童、留守妇女,年轻力壮的,都外出挣钱了。中秋时节的夜里,晚上8点以后就很安静了,偶尔几声狗叫,就安静下来。

        杨先生说,老家,回去过个新鲜就行了,时间久了,憋屈的难受,连瓶真的果粒橙都买不到。

        近年来,母亲都在哥家帮哥嫂照顾侄女,偶尔回来,也快成了村里的客人。母亲在家的时候,会跟我唠一些村里的事情。

        邻居大哥家去年秋天又生了个闺女。我一脸惊讶,不是已经有两个女儿了吗?

        邻居大爷家的闺女在村里开了个买电动车的店,生意不好,要请神。村里请神,堪比婚丧嫁娶,要大摆宴席,还要请神婆神汉,念写常人听不懂的诵经。说这样,可以帮助扭转不好的局面。我言直口快说了句,开在这村里,谁来买啊,生意好才怪,关神什么事。

        一个嫂子跟我说,他送孩子去村里的幼儿园,老师没去,说是回家粜玉米去了,让他帮忙看了会儿孩子,不要让孩子们打起来。

       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一个年级有三个班,一个班大概有50个人。邻居的小侄女跟我说,他们班有十几个人。即使这样,他的妈妈还说,我每天负责给他做饭洗衣就很累的,管教的事,我哪能管的了,有人家老师管教就行了。

       妈说,村里结婚彩礼钱现在已经十五万了。我笑了说,在北京需要一栋房子,大概四五百万。妈叹了一口气说:村里人一年挣个两万块钱就不容易了,还都是全靠苦力挣得。

        有一年回去赶上父亲粜玉米,那么多,父亲一袋一袋的从粮仓里扛出来,5000多斤,买了不到4000块钱,那是父亲春耕秋收一年的辛苦啊。母亲跟父亲说,你这种一年还不如我闺女一个月挣得多。我跟母亲说,我种一年,连这点也收不下,情形大概是“草盛豆苗稀”。

        村里的几个三十多岁的小家庭,全家人身体健康,幸福美满,被评上了精准扶贫,很高兴,觉得这样又可以有一份收入了。

        我生孩子,住院的时候交了3000,催产剖腹产,出院后杨先生去结账,退了700多块钱回来。虽然也是剖腹,医生技术精湛,从开始手术到孩子哭第一声,只用了一分钟,手术结束回到病房,离我离开病房,一共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

        婆婆说,家里嫂子生孩子,顺产,花了700多块钱,还送了500多块钱的红包,这还是找了人,不找关系得送1000……

       有一年春节,我从我家到叔叔家,路上看见几个小男孩在玩,拿着弹弓,对着别人家的电表箱上的玻璃打,打中了高兴地跳一会儿。如果被打碎的这家人出来骂两句,孩子们哄笑一声都跑掉了……

        我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人跟父亲说,你供你这三个孩子上学可是要命了,不过女儿好点,上个中专、师范什么的,找个好人家就行了。

        二哥是个高中物理老师,他隔些时间就会跟我说说他们学校的事。一天一位女生上完上午两节课,跟班主任请假要回家,老师不批,好不容易说服老师批了。出了校门,女生就被他的新郎接上车去参加自己的婚礼去了。老师后来自嘲,差点耽误了人家的吉时……

       ……

       是故乡变化太多,还是我变化太多。

       我习惯了北京快节奏的生活,习惯了走哪儿都有便捷的交通,习惯了花钱买优质服务,习惯了周边人都在努力给孩子找最好的教育资源,习惯了公职人员、医院对所有人一直同仁、礼貌客气、认真办事,习惯了去超市买半颗白菜、没有过期食品,习惯了日常对任何人讲您好谢谢不客气……

       大概,故乡还是适合存在记忆深处,偶尔会想,是自己小时候的模样,那里青山绿水,四季分明,没有雾霾。夏天跟哥哥去河里摸鱼,冬天跟小伙伴在雪地里打雪仗。唱着,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这大概是记忆中故乡最美的模样……

       故乡,还是要回去的,不然再过几年,连这些记忆和见闻也快没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3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4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2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0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58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4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31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1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42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离开故乡已是十年有余,期间没有再回去过,虽然很多次都有再回去看一看的冲动,但是一直都没有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才发...
    公元前的柚子阅读 171评论 0 0
  • 一 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遥想当年,为了梦想,为了“生活在别处”,我们选择了出...
    饶山阅读 2,215评论 0 8
  • 十七岁,花季少年的我带了一把母亲精心蒸晒的红薯干,在村口坐上了去远方的客车,从此走上漂泊之路,从此将故乡留在身后。...
    云问雨阅读 336评论 4 10
  • 01 一九九零年,祖父去世,维系这个家族的最高长者离开了。那时,父亲已从部队转业,在故乡北部的一个城镇上班,三叔尚...
    钟军燕阅读 681评论 4 15
  • 今天是教师节,回想了一下我的那些老师,好像越来越模糊了。作为一个不优秀也不算特别调皮的学生,我估计也没有什么老师能...
    老马在放羊阅读 674评论 0 1